内容详情
2025年10月17日
全周期守护 健康有“医”靠
■ 融媒体记者 陈阿曼
“多亏了于主任和科室团队,我现在不仅能正常生活,头晕的老毛病也彻底好了!”在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刚康复出院的吴女士握着医生的手不住道谢。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该科室以精湛医术守护百姓大脑健康的生动缩影。随着滨河院区正式开诊,这座县域神经内科诊疗“高地”正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先进的技术,为群众生命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分秒必争:微创技术破解颅内“危机”
“相比传统手术,微创介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亚东介绍,近年来科室已成功开展动脉取栓30余例、动脉瘤破裂弹簧圈填塞手术50余例、动脉支架植入30余例,成功率在95%以上。如今,这些成熟的微创技术在滨河院区全面落地,让县域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医院同质的精准治疗。
日前,67岁的林大爷在家中突发意识不清,左肢受疼痛刺激毫无反应,右肢虽可自主活动但受限,双眼向右凝视且伴有小便失禁。“患者到院后,我们迅速完成头颅CT、血液检查等检查,随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脑血管造影+动脉取栓术”。术中,医生凭借精准操作成功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术后6小时,林大爷意识逐渐清醒,左侧肢体开始恢复活动。一周后,他已能自主行走,言语表达也恢复正常。
同样受益于微创技术的还有家住涟水某镇街的王女士。经头颅CTA检查,团队发现其右侧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交界处有一枚直径约5毫米的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引发致命性脑出血。为避免风险,科室迅速制定微创介入治疗方案,在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将弹簧圈精准填入动脉瘤内,成功阻断血流。手术创伤极小,次日王女士便无头晕症状,行走平稳如初。
硬核升级:软硬件双优筑牢诊疗根基
走进滨河院区神经内科,宽敞明亮的诊室、整洁舒适的病房、先进齐全的设备让人眼前一亮。医院配备3.0T超导磁共振(MRI)、GE256/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机(DSA),能精准捕捉脑血管、神经组织的细微病变。日本光电二十一导程数字脑电图仪、法国DMS诊断经颅多普勒仪等设备,为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等诊疗提供科学依据。“现在滨河院区设备齐全,看病效率太高了!”刚做完检查的张先生说。
据悉,目前滨河院区神经内科开放床位60张,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科室不仅是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扬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2020年通过国家脑防委验收成为“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2024年又获评“市级重点专科”,诊疗水平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除了软硬件方面的提档升级,更让百姓欣喜的是,滨河院区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医福利”。院区将定期邀请上海华山医院、南京中大医院、淮安一院等知名神经内科专家坐诊,让患者无须奔波,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大专家”看病。同时,通过病例讨论、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科室团队诊疗水平持续提升。
民生守护:全周期服务提供精准诊疗
“不仅能治危急重症,百姓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我们也能提供精准诊疗。”于亚东介绍,滨河院区神经内科的业务范围覆盖周围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脊髓疾病(如急性脊髓炎)、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头痛、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等,真正实现“常见病不出县,疑难病有保障”。
在脑血管病防治方面,科室构建了“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体系。通过卒中风险评估开展一级预防,降低发病概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托卒中绿色通道实现“快诊快治”,开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支架植入、动脉瘤弹簧圈填塞等前沿技术。术后还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语言训练、吞咽功能康复等个性化服务,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在癫痫诊疗方面,科室专门设立癫痫门诊,精准判定癫痫类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以前我家孩子癫痫发作频繁,到处求医都没控制好,在这儿治疗半年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一位患者家长说。多年来,科室持续帮助众多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滨河院区开诊运营,为科室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于亚东表示,未来科室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持续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交流,让县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神经内科医疗服务,用专业与责任守护每一位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