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30日
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 融媒体记者 三 木
提升应急救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9月24日,淮文外国语学校滨河校区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了全体教职员工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特邀县中医院专家团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授课,旨在将生命安全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中,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校园安全防线。
本次培训内容聚焦于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重点围绕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以及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等三大核心救命技能展开,内容设计科学、实用性强。其间,县中医院医生卜海娟登台主讲,她以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切入主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例超过54.5万例,抢救成功率却相对较低。而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仅有短短的4~6分钟。”这组数据让全场气氛变得凝重,也让每一位教职工深刻认识到,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现场“第一目击者”的及时、正确施救是何等关键。
随后,卜海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肺复苏(CPR)的完整流程。她从最基础的现场环境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判断、检查呼吸等开始,逐步演示了如何正确进行胸外按压等过程,强调了“用力压、快速压、少中断、要回弹”的按压要点,并纠正了许多常见的操作误区。在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环节,卜海娟带领的县中医院专家团队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现场演示,团队成员默契配合,一步步分解动作要领,清晰展示了如何判断梗阻情况、如何选择正确施救站位、发力点与方向,让台下观众一目了然。此外,她还重点讲解了对儿童和婴儿实施CPR的施救差异,拆解了AED“开机-贴电极-分析-除颤”步骤,并教学微信小程序查找AED的方法。
理论讲解与演示结束后,培训进入了至关重要的实操演练环节。报告厅内设置了多个模拟人教具,参训的教职工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主动上台,在专家团队“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下,进行沉浸式体验。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老师们蹲在模拟人身旁,认真练习胸外按压的深度和节奏,尝试规范的人工呼吸方法,模拟使用AED贴放电极片。专家们穿梭其间,细心观察,及时纠正按压姿势不标准、力度不够、吹气方法错误等问题,确保每一位实践者都能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不少老师表示:“看似简单的按压,实际操作起来对体力和技巧要求都很高,只有亲手练过,心里才有底。”
校园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是关键。活动表示,希望全体参训人员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将知识转化为守护生命的能力,学校也会将应急救护能力建设融入校园安全管理常态化工作,以专业的守护、充分的准备,为师生们构筑起一道牢固的生命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