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30日
以爱为桨 暖心守护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通讯员 张雪林
在幸福里实验小学,刘敬东老师三十五年如一日坚守教学一线,先后获得市“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部级优质课”等诸多殊荣。而讲台之外,他还热心公益,以红十字会志愿者和江苏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的身份,默默践行着奉献精神。
2012年,他爱人段玲考取江苏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格,看着爱人每天忙着、累着并快乐着,便随爱人参加县红十字会组织的公益活动,觉得很有意义。2014年,刘敬东参加江苏省红十字会在南京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顺利取得江苏省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证。此后,他以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身份,将应急救护的种子播撒在城市与乡村的土壤里,用十多年的坚守,在危急时刻筑起生命防线,在寻常日子里传递温暖力量。
身为教师,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来,他主动放弃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时间,奔波于机关事业、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等各个场所,为不同群体定制专属培训课程。面对学生,他用生动的案例和趣味互动,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烫伤处理、外伤包扎等日常急救技能;针对社区居民,他重点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手把手指导大家掌握按压深度、频率等关键要点;走进企业,他结合生产场景,普及工伤应急处置流程,帮助员工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他已开展累计数万人次的应急救护专题培训,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旁观者”变成“生命守护者”,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注入坚实力量。
应急救护的意义,不仅在于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更在于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2023年,幸福里实验小学举行一起规模较大的全市性活动,一名外校参加活动的学生突然倒地,全身颤抖僵硬,在场人员都手足无措,刘敬东路过现场,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表明身份,疏散围观人群参加急救,把这名学生移到安全地带。此时患者脸色苍白,冒冷汗,口中不断呓语“怎么办”“会不会死了啊”“快救救我”……他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沉稳的声音给了这位学生极大的安慰,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并让学生保持侧卧位,松开衣领,让其他老师拨打120,直至医务人员到达现场,详细说明了急救措施后,刘敬东才悄悄离开。
2024年7月,他在甘肃旅游时,与家人乘坐电梯前往酒店房间。电梯运行至中途,一位同行老人突然浑身发抖、面色潮红,随后直直地倒在电梯轿厢内。同行游客惊慌失措,有的试图摇晃老人唤醒他,有的拿出手机却不知该打给谁。刘敬东迅速上前,跪在老人身边,轻拍其双肩并呼喊,发现老人意识微弱,凭借专业疾病判断,他初步判断老人是突发低血糖。
随后,他立即让其家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向周围游客询问是否携带糖果或糖水。幸运的是,一位游客随身携带瓶装糖水,刘敬东小心翼翼地将老人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再一点点将糖水喂入老人口中。几分钟后,老人意识逐渐恢复,能够微弱地说话。待急救车到达后,他向医护人员详细说明老人情况和处置过程,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老人康复后,通过酒店联系到刘敬东,再次表达谢意,刘敬东谦逊地表示:“能帮上忙就好,希望更多人了解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帮到自己或他人。”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把急救知识传给更多人,把温暖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微光,点亮更多生命的希望。”刘敬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