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26日

固创新材料:织就产业升级“新丝路”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走进固创(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包装车间,一点不见清闲——智能机器人挥舞着灵活的机械臂,精准抓取传输带上的“锦纶纤维”,打包、码垛一气呵成,流水线旁的工人只需实时监控,车间里满是现代化生产的高效气息。这家专业生产锦纶新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将一卷卷安防、劳护专用纱线打包发往全国各地,成为涟水产业发展版图上的一抹亮色。

在弹力车间,另一番忙碌图景映入眼帘。一排排大盘原料丝像整齐的“银色卷轴”,架在生产线旁;机器高速运转,丝线在罗拉间穿梭拉伸,逐渐变得富有弹性;工人们身着工装,眼神专注地盯着眼前的丝饼,时而俯身查看丝线的张力,时而用手指轻触丝面,哪怕是一根细微的毛丝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给原料线加弹力可是个精细活,张力差一点点,成品的弹性就会打折扣。”车间负责人介绍,从“粗丝”到“精线”,每一道工序都藏着对品质的严谨把控。

这样一家高技术企业的快速落地投产,背后是涟水“抓项目、优服务”的坚实支撑。时间回到2022年8月,固创(淮安)新材料项目正式签约;2023年1月9日,第一铲土落下,项目开工建设;2024年3月,首条生产线试生产;2024年6月,全车间实现满负荷运转——这份“涟水速度”,让公司总经理顾建峰每次提起都忍不住称赞:“当初选择来涟水,就是看中这里的营商环境,现在看来,真是来对了!”

顾建峰的底气,源于涟水“保姆式”的服务。从项目立项、土地审批到施工许可,工作人员全程代办,甚至主动上门对接水电接入、环评验收等事宜。“我们不用跑部门、盯流程,只需专心搞建设、抓生产。”顾建峰回忆,“这种把企业的事当自己事的态度,让我们特别安心。”

“营商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到政策优惠、人才引进、科创赋能的每一个细节里。”涟水经发局负责人马君泽说。如今,固创项目的“能量”正在持续释放:占地45亩的厂区里,年产能达3万吨的免染色功能性锦纶纤维和有色母粒生产线高效运转,预计年开票销售3亿元、贡献税收500万元,能为涟水提供150人稳定就业岗位,实现了“产业增效”与“民生增收”的双向奔赴。

对涟水而言,固创的加入更是为涟水传统纺织产业注入了“新动能”。过去,涟水纺织服装产业曾受困于粗放发展、产品同质化,而固创主攻的高端锦纶新材料,恰好契合涟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壮大主导产业”的方向。“有了固创这样的‘高精特新’企业,我们招引同类项目和上下游企业更有底气,纺织产业‘从低端加工向高端材料’转型的路子也越走越宽。”涟水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涟水,像固创这样的优质项目正不断集聚。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发展“压舱石”,一边抓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一边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未来,随着更多“固创式”企业的加入,涟水产业升级的“新丝路”,将织得更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