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24日
以德立身 以爱育人
——怀念老校长别纯刚
■ 金德彪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将至,每当此时,总会深深怀念起我的老校长一一别纯刚。他德高望重、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深受人们敬重和爱戴。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其人格魅力与育人智慧,如耀眼的明灯照亮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在五港中学的校史上刻下了不朽的印记。
初识:细微之处见真情
1965年秋天,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五港中学的校门,成为初一班的一名新生。对于一个家庭贫寒的农村孩子而言,崭新的中学生活既令人自豪,又伴随着难以言说的局促与自卑。新生入学通知书上告知,书本学杂费15元,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这就是个天文数字。可家里东拼西凑才凑足8块多钱,身上除了一件像样的汗衫,裤子还是冬天旧棉裤改的,脚踩自制的木头凉靸,久久地站在新生报到处远方一角。就在这时,一位头戴草帽,面容慈祥的长者注意到了我的窘迫,他并未多言,只是温和的走上前来,轻声询问后说:“先报名入学,欠下的费用缓缴。”我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他带我办完报名手续,我真的感激涕零。后来得知,这位慈祥的长者正是别纯刚校长。他那不经意的举动,瞬间消融了我心中的畏惧与隔阂,让我深切感受到师者如父般的温暖与关怀。这第一课,无关书本,却深刻地教会了我何为尊重与关爱,这正是一切德育的起点。
治校:德育为先,规矩成方圆
别校长深知,教育之首在于立德树人。它将德育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不仅反复强调,更是身体力行。那时的五港中学,虽说是全县四所完全中学之一,但学校条件相对简陋,无自来水,无电灯,师生晚间皆依靠煤油灯照明学习。
一件小事令我至今难忘。一次轮到我值日,负责擦拭灯罩、添加煤油,不慎打碎了一个灯罩。跑遍街上商店没货,我心急如焚,怕影响班级晚自习。路上恰好遇到别校长,了解原委后,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宿舍的灯罩先拿给了我。没有责备,唯有理解与支持。这个小小的举动,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深切体会到一位长者对学生的宽容与爱护,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
在管理上,别校长柔中带刚,对校纪校规的执行毫不含糊。当时,夏季常有溺水身亡事件发生,学校严令禁止私自下河塘洗澡。面对个别同学的屡教不改,别校长亲自督查,以血淋淋的事例,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进行警示教育,但他并未高声训诫,而是严明纪律,以案说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让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深感自责,避免因教育管理不严而造成伤亡事故。他将安全和纪律教育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用严格的管理守护着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诠释着“严是爱,松是害”的深刻内涵。
躬行:勤工俭学,劳动育品格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许多学生家境困难。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秋季开学后,学校用半月左右的时间,每天下午放假,让学生去割牛草,缴到学校统一晾晒后出售。
别校长并非只是发号施令,而是身体力行,他和值班师生一样,同甘共苦。他头戴草帽,顶着炎炎烈日,亲自在操场上翻晒青草。汗水湿透了衣衫,他却毫不在意。他常说:“时间不等人,要趁着好天气勤翻晒,青草才能干得快、质量好,不然同学们的辛苦就白费了,也卖不出好价钱。”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爱惜劳动成果、珍惜集体财产的意义,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田。
授业:知行合一,智慧润心田
别校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教育管理者,更是一位博学且充满生活智慧的师长。学校各班级都有菜地,由各班学生自己翻种。我们初一新生缺乏种植经验,有一次栽菜时,直接把粪水浇在菜根上就覆土。别校长看见后,立即叫停,并耐心讲解:“刚栽的菜秧根子受伤,元气未复,直接浇上未发酵的粪水,等于雪上加霜,容易烧根烂苗。应该隔行刨沟或一菜一坑施肥,等菜秧缓苗生根后,粪肥也发酵腐熟,养分也能被充分吸收。”他巧妙地将农业知识与科学道理融入生活实践,让我们在劳动中学习了知识,更领悟了循序渐进、遵循规律的重要性。
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午膳生中午大多是自带农产品,到校食堂统一蒸煮。学生自种的蔬菜,食堂只收取油、盐、煤的成本费,同时利用泔水养猪改善师生伙食。在厨房里也时常看到别校长的身影,叮嘱食堂师傅勤俭节约,注意饮食卫生;对自种蔬菜、自养的生猪作为师生福利,改善伙食。注意公平分配,让大家吃得高兴、开心。他将学校视为一个大家庭,用细致入微的关怀,营造了家一般的温暖氛围。
正己:门敞开,心永驻,清风伴一生
别校长有个鲜明的特点,他的办公室大门总是敞开的,除非有特殊公务。他总是在那里坐定办公,随时接待前来请教、倾诉、办事的师生。这扇敞开的门,是密切联系师生情感的桥梁。和他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交流。这扇门无声地表达他与大家和谐融洽的氛围。
1972年春,我从部队回乡探亲,特地回母校探望。几年未见,别校长办公室的门依然敞开,我刚迈入办公室,他见来人,就起身相迎,我亲切地叫一声别校长您好,他定神一看原来是我,便哈哈大笑说:“几年不见,除了黑黝黝的脸膛,个头也粗壮了很多。不是你先叫我,差点认不出来了。”他如慈父般关切地询问我的情况。听我讲述在部队的成长,眼中满是欣慰。临近中午时间,他执意留我共同用餐,还特意嘱咐食堂师傅加了两碟炒菜。我深知,这一餐盛情,花费的是他微薄的薪水。他从不以领导自居,常说自己就是比你们多吃几碗饭。言语总是和风细雨,从不高谈阔论,而是平易近人。他的谦逊、廉洁与真诚,赢得了全校师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
纪念:风范长存,精神永续
2019年冬,别校长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我得知后,急忙前去探望。师生相见,分外欣喜,畅谈往事、毫无拘束。他笑着说:“你来了,我心情好,病都好了一半。”怎料那次欢谈,竟成了永诀。后来与南京老友冯金方聊天时,才得知老人家离世的消息,悲痛与遗憾久久萦绕心头。
老校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慈父般的形象、那“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的品格、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风范、那“德育为先,严爱相济”的育人理念,早已融入五港中学的血脉,成为一代代师生共同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为人师表”四个字镌刻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那清瘦的身影始终挺拔如松,用无数点滴行动,完美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他播下的德育种子,早已桃李芬芳,遍布天下;他树立的师德标杆,至今依然光辉闪耀,指引后人。
在深切怀念别纯刚老校长之际,我们更应传承其精神:恪守师德、以德立身,关爱学生、以爱育人,勤勉务实、躬身力行,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这才是对老校长最好的纪念,也是教育工作者薪火相传、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他的精神,必将如航行中的灯塔,永远照耀在教育工作的征途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