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24日
微信群里有大作为 小诉求见证高效能
■ 融媒体记者 徐 强
“没想到在微信群里反映的窨井无盖问题,不到一天就彻底解决了,这效率太惊人了!”近日,大东镇大东居委会村民看着刚安装好的窨井盖,满意地说道。这一温暖场景的背后,正是涟水大力推进“网络涟心工程”、大东镇高效抓落实,以群众微信群为纽带,畅通民意渠道,高效解决民生诉求的生动实践。
自“网络涟心工程”启动以来,大东镇聚焦群众需求,精心搭建沟通平台。全镇11个村,每村建立1个微信群,覆盖群众4000余人,真正实现了“村村有群、户户入群”的沟通网格体系。村民微信群不仅是政策宣传的“直通车”、乡风文明的“助推器”,更成了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主阵地”。为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大东镇建立了高效的诉求处理机制。每当群众在微信群里反馈问题时,各村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关注、收集信息,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快速响应、及时反馈。通过电话回访详细了解问题细节、上门沟通掌握实际情况等多种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全力推动问题解决。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解决群众各类诉求30余件,小到邻里矛盾调解、防诈宣传、协助老人缴费,大到道路维修、基础设施完善等,切实将为民服务的初心落到了实处。
在“网络涟心工程”的推进过程中,一个个暖心的场景不断涌现,彰显了这项工程的民生温度。
大东居委会曾上演过一场“一小时应急响应”的暖心戏码。一天下午6点,一位村民在群众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显示村内一条道路上的窨井没有盖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消息发出后,居委会工作人员迅速将情况上报给村书记。不到一个小时,晚上7点,村书记就在微信群里给村民们带来了安心的回复:“大家放心,安全警示标志已经放置到位,明天一早就去购买新的窨井盖进行安装。”次日早上7点,当村民们路过这条道路时,发现新的窨井盖已经安装完毕,原本的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大家纷纷在群里为村书记和工作人员的真心服务和高效行动点赞。
施洼村则通过群众微信群成功开展了一次紧急救援。一天下午3点,一位村民在外出时发现一名老人骑电瓶车倒在路边,上前查看后发现老人是因饮酒过多导致晕倒。情急之下,该村民立即拍下老人的照片发到施洼村微信群,希望认识老人的村民帮忙联系其家人。微信群里的消息立即引起了村书记的注意,在看到消息后的10分钟内他就火速赶到了现场。到达现场后,村书记一边仔细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边及时拨打了救护车电话。由于救助及时,老人身体并无大碍。随后,村书记还在微信群里向所有关心老人情况的村民反馈了有关情况,让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微信群里满是对村书记负责任态度的点赞。
“网络涟心工程”不仅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凝聚社会爱心、传递温暖力量方面也成效显著。为扎实开展2025年度“爱在涟水慈善一日捐”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各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各村书记将此次慈善捐款的二维码转发到各自村微信群中,向村民们宣传慈善活动的意义,号召大家尽己所能、奉献爱心。微信群里的村民们看到消息后,热情高涨,纷纷通过二维码捐款,有的村民捐出几十元,有的捐出几百元,不论钱数多少,都代表着群众的一份爱心,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对困难群众的关怀。此次爱心传递,大东镇充分利用微信群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人献爱心、伸援手。
如今,在大东镇上下,“网络涟心工程”已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便民窗”。下一步,该镇将结合民生大走访,持续优化微信群管理机制,完善诉求处理流程,不断拓展“网络涟心工程”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深度,让这一民生工程持续焕发活力,为建设繁荣、绿色、文明、幸福的大东镇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