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19日
让志愿品牌催发文明自觉
杨海燕
涟城街道打造“文明涟城志愿同行”工作品牌,让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成为城市温暖的流动风景,也成为文明城市坚实的力量支撑。志愿品牌与文明城市是相互赋能、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打造有影响力、有辨识度的志愿品牌,能够为文明城市注入持久活力,催发更多的文明自觉。
志愿品牌是文明城市的“形象名片”,彰显城市精神高度。成熟的志愿品牌承载着城市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让文明从“政府倡导”转变为“群众自觉”,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志愿品牌是文明城市的“实践载体”。城市建设涉及环境整治、交通疏导、公共服务、特殊群体关爱等多个领域,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志愿品牌凭借其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的优势,能够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填补公共服务空白。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志愿者品牌组织可以化身“民情调解员”,协助社区收集居民意见、协调利益分歧;在文明交通倡导中,志愿者可以通过定点劝导、流动宣传等方式,引导市民养成遵守交规的习惯;在关爱“一老一小”中,专业化的志愿品牌能够整合医疗、教育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义诊,为留守儿童开展课后辅导。
志愿品牌是文明城市的“精神孵化器”,培育全民参与生态。志愿品牌通过系统化的招募、培训、管理机制,能够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让“奉献”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在志愿服务中凝聚成城市建设的“共同体”。志愿品牌的示范效应能够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企业通过赞助志愿项目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通过合作拓展服务领域,媒体通过宣传放大志愿精神影响力,形成“政府引导、品牌带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新的优质志愿品牌。
打造与文明城市相匹配的志愿品牌,需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要强化品牌定位的“差异化”,结合城市特色与社会需求,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志愿品牌;要健全培训体系、服务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制度,让志愿服务有规范、有温度、有回报;要推动品牌发展的“社会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合作、媒体宣传等方式,为志愿品牌注入资源活力,让志愿精神真正融入城市的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