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17日

诚信的故事

诚信,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诚信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践行诚信需要人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本报此次选编了几则古代的诚信小故事,希望同读者朋友一起感受诚信的力量,体会诚信的价值。

 

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著名大臣,年幼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到外公韦孝宽家生活。

韦家是官宦世家,家教严格,专门请了先生教导皇甫绩和表兄弟们读书。学堂立有规矩:贪玩荒废学业者要受杖责二十。有一天,皇甫绩和表兄们因下棋入迷,忘了完成功课。外公心疼他年幼失怙,只处罚了其他孙子,独独免去了对他的惩罚。令人意外的是,皇甫绩主动找到外公,郑重请求接受同样处罚。他解释道:“既然立下规矩,就该共同遵守。我违反规矩是失信于规;表兄们受罚而我独免是失信于友;您为我破例更非守信之道。请执行家法,以保全我的信义。”外公听后深受感动,依言执行。

这种对诚信的坚守伴随皇甫绩一生,最终使他成为以清正刚直著称的隋朝重臣。

 

华歆慎诺

 

三国时期,名士华歆与王朗一同乘船避难。途中忽见有人奔至岸边,焦急地请求搭船同行。

华歆闻言面露迟疑,沉吟未决。一旁的王朗却慨然说道:“船上尚且宽敞,多载一人有何不可?”便招呼那人上船。不料行至中途,后方烟尘滚滚,贼寇追兵渐近。王朗见形势危急,顿时惊慌失措,催促将搭船人抛弃以减轻船重、加快行速。这时,华歆正色制止道:“我当初犹豫,正是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既然已经答应相助,怎能因情况危急就背信弃义?此刻抛弃他,与见死不救何异?”于是,三人继续同舟共济,最终安全脱险。这件事后来传为佳话,世人由此品评二人品格的高下:王朗轻诺寡信,事前慷慨而事后易变;华歆慎始敬终,不轻许诺,然既诺必践。

这个典故生动诠释了“慎诺”的真谛——真正的诚信不在于轻易许诺,而在于一经承诺,即便面临困难也决不背弃。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南北朝时期梁朝著名学者,因性格刚直被罢官后家境贫困,甚至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

不得已,他只好将家中唯一的耕牛拉到集市售卖。经过讨价还价,终于以合理价格成交。买主付钱牵牛离开后,明山宾却心生不安,急忙追上去坦诚相告:“这头牛曾经得过漏蹄病,虽已痊愈,但仍需告知于您。”说罢主动退还部分钱款。买主先是惊讶,继而深受感动。这件事很快传开,时人无不称赞明山宾的诚实品格。当时著名诗人王僧孺听闻后赞叹:“此举足以让明公重振清名。”

明山宾宁愿自己受损也要坚守诚信的品格,最终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尊重,后来被朝廷重新起用。

 

(整理: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