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12日

“吃坏肚子”另藏凶险 精准诊治救回一命

■ 通讯员 左曙东 朱恬荭

 

 

近日,一面写着“精湛医术保健康 高尚医德为患者”的鲜红锦旗被送到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王刚手中,这是患者李大爷家属为感谢王刚团队精准诊断、全力救治所赠。不久前,王刚团队联合医院多学科,成功从死神手中抢回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而命悬一线的91岁李大爷。

 

“吃坏肚子” 以为食物中毒

 

8月18日上午,独自一人在家的李大爷食用了前一天的剩饭菜,没过多久,肚子就出现一阵接一阵的绞痛,紧接着是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李大爷以为是“吃坏了肚子”,便自行服用了一些消炎和止痛的药物,可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持续加重,身体逐渐虚弱无力。家属电话问候时察觉到异常,赶紧回家驱车将李大爷送到县人民医院就诊。

 

及时就医 详述病史

 

抵达医院后,家属推着轮椅,将虚弱的李大爷送至老年医学科诊室。坐诊的王刚主任见到李爷爷,便察觉到情况危急,只见老人面色苍白、眼神涣散、精神萎靡,双手紧紧按着腹部,痛苦地蜷缩在轮椅上。“医生,老爷子吃了隔夜饭后就又吐又拉,吃药也不管用!”家属向王刚详细描述情况,并说李大爷年事已高,本身身体就不好,长期遭受多种慢性病困扰,不仅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而且还有心房颤动病史,也没有规律服用抗凝药物。

 

转变思维 分析病情

 

听完家属的叙述,王刚并未被“食用剩饭引发急性胃肠炎”的惯性判断所束缚,而是立即结合李爷爷的症状与病史展开细致分析。从表面看,吃剩饭后续发腹痛、呕吐、腹泻,确实与急性胃肠炎的典型表现高度吻合,但一个关键细节引起了他的警惕,李大爷有长期心房颤动病史,且家属明确提到老人未按医嘱有规律口服抗凝药物。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王刚意识到,长期心房颤动的患者,心房收缩功能会出现异常,极易导致心房内血液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极可能堵塞肠系膜动脉,引发肠系膜动脉栓塞。这种疾病进展迅猛,若延误诊治,肠坏死、腹膜炎等致命并发症会接踵而至,临床死亡率非常高,必须争分夺秒排查。

 

体格检查 判断另藏凶险

 

王刚立即对李大爷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其腹部压痛明显,且已出现轻度肌紧张,进一步印证了自己的判断。他当即向家属说明病情:“这绝非普通的急性胃肠炎,目前高度怀疑是肠系膜动脉栓塞,情况危急,必须马上办理住院手续,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制定治疗方案。耽误下去会有生命危险!”随后,王刚迅速开具住院单,开通诊疗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引导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同时联系住院部做好接收准备。在大家的高效配合下,李大爷很快被转运至老年医学科病房。

 

多科会诊 全程陪检

 

入院后,王刚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心内科、消化科、普外科、血管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迅速到位,同时安排李大爷进行胸部平扫+全腹部增强CT检查。考虑到李大爷年事已高、身体虚弱,老年科主治医师田嫒、主管护师张金丹全程陪同。检查途中,李大爷腹痛难忍,张金丹一边轻声安抚,以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一边密切关注他的状况,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找到“元凶” 精准治疗

 

很快,CT结果出来,果然如王刚所料——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这种病十分凶险,肠道缺血若不及时处理,很快会坏死,危及生命。明确诊断后,多学科专家们经过讨论后制定“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治疗方案,经家属同意后,血管介入科主任刘泽超团队立即启动急腹症救治流程,术中精准定位栓塞部位,成功取出血栓,术后造影显示血流恢复通畅,随即转入ICU病房。次日,李大爷病情逐步平稳,腹痛明显缓解,肠鸣音正常,无腹膜炎征象,转入老年科普通病房。

经过老年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李大爷的身体日渐康复,饮食、排便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出院当天,李大爷紧紧握着王刚的手再三道谢:“多亏了你们,我这条老命才捡回来,你们真是老百姓的好医生!”

一面锦旗,一份信任,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团队始终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健康,用温暖服务传递医者温度,在守护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