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9月05日
古淮河畔奏凯歌
■ 杨海燕
1946年10月下旬,经过几天的激战,进犯涟水的蒋军三个旅7000人已全部被歼,至此,蒋军以一个月时间准备的对苏皖中心地区的强大攻势,已被华中野战军粉碎,古淮河以北已无蒋军踪迹,仅古黄河南的茭菱镇以西、钦工镇以东有少数残余蒋军,也正在新四军的包围歼灭中。
此次战役自19日起,蒋军整编七十四师分路进扑涟水,遭华野猛烈反击,于23日、24日被歼灭4000余人。
25日,七十四师余部和由淮阴增调来的整编第二十八师第一九二旅1个团,再次渡河攻击涟水城未逞,损失1000余人后大部于当晚退守淤黄河南岸,一部仍坚守河北岸滩头阵地。
26日晚,华野再次反击,激战两小时,将七十四师五十七旅残部1500余人歼灭于古淮河北岸,尔后,以一部兵力渡河直插新渡口、老坝,与先期收复顺河集的部队会合,拦击撤退之敌,在钦工、茭菱地区歼第五十八、一九二旅各一部。至27日晨,又全歼困守河北岸桥头堡之国民党军。随后,华中野战军乘胜向涟水以南出击,于30日晚和31日在茭菱、张家洼歼第一九二旅一部,11月1日又在茭菱、高家荡地区歼第五十七旅和一九二旅2000余人。国民党军余部向淮安撤逃。至此,涟水保卫战结束。
【镜头一】不让敌军渡过古淮河。
蒋军进攻涟水城,必须渡过古淮河,他们显然有过充分的准备——木排、绳子、橹等。渡河的工具一应俱全,在渡河之前,一阵机枪、一阵排炮、再一阵机枪扫射,而对岸广阔的原野上,却是秋风萧瑟、鸦雀无声的情景,于是,蒋军整团整营地压在木排上,从洪荡浩浩荡荡地向涟水进犯。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华野此时并没有休息,他们伏在河防的工事里,沉着监视着敌军的行动,待木排渡过古淮河中心时,随着一声令下,几百挺机枪一起射击。几分钟后,木排还是木排,但上面的已经不是站着的活人,而是躺着的死尸,血印斑斑,遗下了蒋军傲慢的、也是可耻的痕迹,古淮河之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唱胜利的赞歌。
【镜头二】蒋军营长说:“我这营战斗力强,现在全部完了。”
23日晚在涟水城西南郊放下武器的蒋军七十四师五十七旅一七一团二营营长胡力奋及以下官兵300余人(该营其余360余人已被消灭),已于25日安全抵达华野某地接待所,胡营长左耳及头部已经各受弹伤,经华野军医治疗,已渐痊愈。
胡氏是广东籍人,南洋华侨,抗战初期,由陈嘉庚先生介绍回祖国参加抗战,曾毕业于广西中央军分校第十五期。当时有记者在走访时,胡氏刚换过药,穿着毛线褂衫和军装裤,脚蹬褐色皮鞋,黝黑的面庞,头上缠着绷带,正在向医务员道谢。
此后,胡就跟该记者谈到此次战事,他说:“进占两淮,本师(七十四师)伤亡2200余人,安徽援兵迄今未到,故无法补充,此次奉命强攻涟水,我这个营是战斗力强的,但是全部完了。”他认为蒋军最大的困难是人民离叛:“作战时,连粮食也无法送达前线。有一次,行军一整夜,只走了三公里,叫我们怎样能打胜仗?”谈到内战前途时,他说:“进占两淮,我们也知道没有碰到你们的主力,什么一年内消灭共产党,这不过是蒋介石的痴梦罢了。”最后,他称赞华野射击技术优良,并希望内战早日结束,实现和平民主。
三年之后,内战真的结束了。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也让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根据县档案馆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