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6日

让更多的人成为守护者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通讯员 张雪林

 

弘扬红十字精神,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在县人武部工作的朱慧婷,也是一名红十字会宣讲志愿者,她以专业的讲解、真挚的情怀,架起守护生命、传递温暖的桥梁。

无偿献血是挽救生命的善举,也是红十字会志愿者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还在读大二时,朱慧婷就受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影响,在看到新闻里报道血源不足时,她走上街头积极参与献血活动。此后,她就成了街头献血的“老面孔”,传递出关爱生命、助人为乐的正能量,每当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帮助到需要的人,她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走上工作岗位后,朱慧婷深知,民兵作为基层应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面对参与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需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技能,并能在专业救援力量抵达前,快速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抓住急救“黄金时间”,降低伤亡率。2012年,朱慧婷开始在省红十字会培训学习应急救护知识,之后一直也参加了县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应急救护培训。2021年以后,朱慧婷开始作为一名讲师,参加了每年对民兵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培训中,她将所学得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力量,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包扎等常见急救技能展开详细教学,有效提升了我县民兵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水平。

急救知识多学一分,生命安全就多一重保障。为增强青少年安全意识,普及应急救护技能,朱慧婷经常作为学生军训的教官,对他们宣讲应急救护知识,将红十字精神融入校园安全教育。她结合青少年认知特点,采用情景模拟、互动问答、实操演示等多样化形式展开教学。在理论讲解环节,她通过趣味动画和真实案例,生动阐述了心肺复苏(CPR)、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法)及常见创伤包扎的原理与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理念。她细致入微的教学,让同学们觉得原来急救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学会这些技能关键时刻或许能帮助身边的人,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急救技能、守护生命健康的责任感,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注入了专业力量。

企业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应急救护知识应当普及到每一个企业。在每次开展企业应急救护宣讲活动时,朱慧婷强调“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重要性,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受训企业的员工们逐步掌握了急救动作要领,企业应急救护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推动平安社会建设。

朱慧婷父亲的一位战友因为在家中突发心梗,家人不会心肺复苏而错过急救机会,最终失去了生命,让朱慧婷愈发觉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紧迫感。在平时生活中,她会将应急救护知识教授给亲友们,让身边人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让急救技能在更多家庭中生根发芽。当她听说一位老师在一次家庭聚会中,用志愿者们教授的海姆立克法抢救了一个因吃果冻噎住的小孩后,她倍感欣慰。

每一次应急救护知识宣讲,不仅是一次技能的传递,更是一份守护生命的责任与担当。朱慧婷表示,今后将继续以红十字精神为指引,用专业与热忱,将急救知识传递到更多角落,为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