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6日
讲台深处有星火
——记涟水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禹明利
■ 融媒体记者 徐 强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涟水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禹明利,用31年的坚守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的教育初心。
粉笔灰染白了鬓角,却从未磨灭她眼中那份对讲台、对学生最本真的热忱。“淮安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的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不辍。
精研深耕 课堂生辉
走进禹明利的语文课堂,很难感受到高三复习的沉闷。
“填鸭?早就过时了。”禹明利笑着说。对她而言,语文高考的冲刺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场需要智慧和引领的征程。摊开历年真题集、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一页一页都被她写满批注;考点分布、命题趋势、阅卷尺度,是她反复咀嚼后送给学生的“指南针”。现代文阅读,“关键句定位法”直击核心;古诗鉴赏,“意象意境分析法”破解诗心;作文,“审题立意快速突破法”点亮思路……这些被学生私下称为“秘籍”的方法论,是她在无数个深夜伏案中化繁为简的结晶。
语文的天地远在试卷之外。紧张的复习间隙,禹明利时常会悄然引入一段热播剧的精彩对白,让学生分析其论证逻辑;用一首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拆解古诗词的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或是组织一场小小的“时事评论会”,让青春的观点在教室里碰撞火花……这种将“灵动”巧妙融入“严谨”的能力,让她的语文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也让语文学习真正“鲜活”了起来。
“听禹老师的课,脑子转得勤快,却不觉得累,总会有惊喜。”高三毕业生薛名伟说。今年,这位思维活跃的男生以总分661分、语文126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大学。她任教的班级,更创下了连续三届一本达线率100%的佳绩。
春风化雨 爱润心田
高三走廊上,连空气仿佛都绷紧了弦。禹明利的目光,总能在匆匆脚步和埋头书卷中,捕捉到那些不易察觉的疲惫、焦虑或迷茫。
一次考后的低落,一次作业的敷衍,一次课间倚窗的短暂失神,都可能成为她关切的开端。“怎么了?跟老师说说?”她会耐心倾听、轻声开导,用自己的人生阅历,试着为学生拨开眼前的迷雾。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她总能看出某个学生卡在古诗鉴赏的情感把握上,或是面对议论文论证的乏力。于是,课间、自习、晚辅导的零星时间,成了她“开小灶”的宝贵时刻。她为薄弱生“靶向补缺”,为尖子生“思维拔高”,那份量身定制的耐心,让学生们觉得,“被禹老师‘盯上’,是一种幸运”。
语文是润泽心灵的沃土。解读文本时,她常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勇敢挑战既定的解读,培养批判的眼光;作文训练中,她珍视那些闪烁着独立思考火花的观点,哪怕是稚嫩的;她善于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这些宏大的命题,巧妙地融入对时事评论的分析、对作文素材的讨论中,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修身与担当。
她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是分数的阶梯,更是认识世界、理解自我、丰盈生命的桥梁。
领航团队 锐意革新
三尺讲台与万卷诗书之间,禹明利既是躬身育苗的“园丁”,也是领航团队的“船长”。作为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她以一支粉笔丈量专业深度,更以满腔热忱将个人星火熔铸成照亮团队的炬火。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她说,“但众人拾柴,能让火光更亮。站在教改课改潮头,禹明利创新推行“四钻工作法”——钻考纲要求、钻教材本质、钻教法优化、钻学情心理,为整个备课组锚定了教研航向。集体备课时,她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围绕一个考点或一篇经典,深度研讨,火花四溅。年轻教师的新想法,她会认真倾听;老教师的经验,她组织大家深入学习。资源共享在她这里是常态,多年积累的教案、精心打磨的专题、独家整理的资料,她都毫无保留。她关注着组里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听课评课,她精准把脉,倾力相帮;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她倾囊相授,诲人不倦;遇到难题,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和大家一起攻坚。
紧贴高考脉搏、反复锤炼资料、深研模考数据、细察每个学生的点滴进退,扎实的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涟水中学2023、2024届高三语文备课组连续两年荣膺“全市优秀备课组”称号。“我和我的同事们期待着每一粒蓄势待发的种子,在涟水中学这片沃土都能找到破土而出的方向。”禹明利说。
讲台深处有星火。三十一年,讲台方寸,粉笔一支,禹明利像一束源自讲台深处的光,恒久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