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1日
袈裟与烽火同燃
■ 金 玉
又到一年暑假季,孙子孙女都放假了,待在家里,不是看手机就是看电视。只好带他们出去旅游。我们来到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区。
这里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那山那水那寺院的风景,也不是游客如织、香火缭绕的仙境。而是历史人文。海会庵墙壁上至今留存的抗战宣传画和斑驳的标语:“出家不是出国,袈裟换战袍”“国难当头,杀生即是护生”的口号。
历史历历在目,但这些标语还是颠覆了我们对佛教的认知。佛教不是提倡不杀生的吗?我们来看看国难当头这些和尚是如何被逼、慈悲与担当共存、视杀场为道场、英勇杀敌的。
1937年1月,日军侵占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轰炸佛门圣地,占领显通寺、塔院寺等寺院,强索财物并掠夺御赐法器、佛牙、《华严经》等珍贵文物。
宽文和尚与僧众挺身保护寺院财产。日军将众人集合于寺院大殿前,因宽文反抗最为激烈,日军将其单独拉出,用刺刀活活捅死。
宽文之死成为五台山佛教界抗日的直接导火索。僧众悲愤高呼:“国家不存,寺庙何存!”佛教协会会长然秀大师随即召集汉传、藏传佛教领袖,共商抗日大计。
然秀大师(1879~1941),俗名张金柱,山西五台县柏枝岩村人,因家境贫寒,1913年于五台山显通寺出家,礼恰安法师为师,潜心修习佛法。后升任五台山佛协会长,统领汉传(青庙)、藏传(黄庙)两系僧众。
1937年秋,然秀大师带领五台山僧人主动迎接八路军聂荣臻部,进驻五台山建立晋察冀根据地。然秀目睹八路军严守纪律、爱护文物,深受感动,提出“出家不是出国,袈裟换战袍”的口号。
1938年1月,然秀大师代表僧众出席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其发言获得聂荣臻元帅高度赞誉。
1938年4月,然秀组织48座青庙、21座黄庙共1700余名僧尼成立“五台山佛教救国同盟会”,号召积极参与抗日。选拔480余名青年僧人组建武装力量“僧人自卫队”,直接参战,后来发展成为八路军正规编制“和尚连”。
1938年6月,然秀大师牵头佛教同乡会发起募捐,为八路军提供防寒衣物、粮食及柴火。
在然秀大师领导的“五台山佛教救国同盟会”中,圣中法师组建“快腿小和尚”情报网络,负责传递情报。
圣中法师曾以送饭为由接近被日军关押的八路军战士,暗中将一把铜勺递入牢房。战士利用铜勺挖通土墙成功越狱。
1938年7月,僧人自卫队在金岗岭伏击战中配合八路军,以滚石、步枪歼敌300余人。
1942年含空法师智救被追捕的八路军营长,将其藏匿于佛殿,诵经迷惑日军。
八年抗战中,千余名僧尼直接参军,捐赠粮食1.5万吨、子弹1.2万发支援前线。
这些标语仍无声诉说着这段“袈裟与烽火同燃”的历史,见证僧兵血勇。
正所谓“看庙看文化,看戏看民情”,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内涵,那全世界的风景又有什么区别呢?那些千篇一律的寺庙,也没有什么可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