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5日

力续地方文脉 畅评淮上方家(五)

——读《槿轩诗文选集·槿轩序跋》

■ 刘奋武

 

评画评书评意境

 

行家说行话。在先生多篇画评中,几乎都是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作者的人物形象、成长历程、画风特点,如在《谈谈“冯老虎”虎》《“朱永斌花鸟画集”序言》等文章里,对画家画作的评价,往往以“几点感受”来代替,仅读其文,就知道其评语不缪。在《“童子唯心”画展前言》中,只以少量笔墨从其画作的“取材上捕捉童趣反映童真、场景上讲究气韵形神兼备、技法上兼收并蓄用笔简约”这三个方面来点评,读者、观赏者在其引导下,对画作的主题及线条、构图、着色等方面有了关注,增强了鉴赏能力。这不仅是点评画作,更是点拨像我们这些外行人赏读画作的入门入道之言。

先生在品评书法方面更是得心应手,挥笔立就,对淮上各个流派的书法名家的作品往往有精准评价。如他在《“庄辉书法作品展”前言》中说:“作为书法家的庄辉,以草书见长。其草书纵横恣肆,潇洒灵动,具有‘逍遥游’之风姿。其行楷,则沉稳而不呆板,端正而有逸致,渗透‘养生主’之精神。”在同题前言的另一篇中这样评价庄辉:“庄氏年交花甲,事艺四十五载,执业三十五秋。于书艺则师法前贤,遍临碑帖,数十寒暑,从未懈怠;且临且悟,别出机杼,终成自家面目。尤重书学理论,唐楷研究系列卓见,为首获市社科大奖之书学论文。明灯燃而灵感沛,铁杵磨而绣针神。庄氏大草,名满江淮,与此实不可分也。”如果不是对书法艺术的洞见和书者本人的透彻了解,恐作不出此类评说。

在对书法艺术评点的同时,先生也有自己对书法的独特感悟。这在“胡道华书法展”“林志书法微展”“冯勇书法作品集”等多个活动的序言类文章中皆有体现。他的点评所涉及的淮上书法名家不在少数,除上述提到的黄志强、庄辉、胡道华、林志、冯勇等人外,还有钱淑英、赵继军师徒,“淮上四杰”吴健、陈书国、冯勇、吴建华等等。这些书画家和先生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而先生在点评中并不是一味地肯定其作品,其中大多数都有中肯的鼓励、建议与批评。

实际上,先生本身的书法艺术也是上乘的。2016年8月,我随近30人的市青年诗人采风团赴天柱山采风,先生以市诗词协会会长身份带队。8月23日上午,我们一行在天柱山南的三祖寺采风,游览兴致正浓的先生正随口为我们一行讲述关于三祖僧璨的故事,这时,寺内一位精干的女居士一眼看出先生的不凡,对先生说,这位先生当为得道者,能否请先生为我寺留下墨宝。我们都觉奇怪,这女的眼真“毒”。女居士说着便安排好笔墨,先生欣然应允,凝思片刻后,十分流畅地书写了一副六言联:三祖金乌璀璨;万年名岳菩提。字体为行楷,看单个字无一有特色,而整体看十分端庄,联上有“丙申早秋、槿轩德麟沐手”等落款,只可惜没带印章。女居士如获至宝,再三合什致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先生即兴创作的联句并现场书写,那时才知道先生的书法造诣和楹联构撰皆为淮上一流。

此外,先生具备扎实的美学功底,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艺术家品行的美和其作品的美,不光是书法、绘画,他对诗歌、陶瓷、雕塑、盆景、印章等门类的艺术都有着超出常人的解读之功。通过阅读先生本册中的文章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