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8日

“小切口”修复“大骨折”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骨科手术大多是非常血腥和粗暴的,手术切口大、敲敲打打、钉钉锯锯……有人调侃骨科医生是“木匠”,榔头、凿子、锯子等一样少不了。但是,医学发展到今天,很多传统切开骨科手术,也可以通过微创方式进行了,骨科手术开始“精细”化,也更加“人性化”。

近日,58岁的雍女士因交通事故伤及左小腿,当时就感觉伤处疼痛、畸形,不久小腿便开始肿胀,而且无法活动。随后,雍女士便被送至县人民医院急诊,X线检查后显示雍女士左侧胫腓骨骨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端移位明显。急诊科给雍女士进行了简单的消肿止痛处理后,便安排她住院做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骨科医护人员为雍女士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主任医师姜磊和主治医师叶青考虑到患者如果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面临着创伤大、临床康复时间长、费用高、术后遗留手术切口瘢痕等问题,便带领骨科团队展开讨论,并与雍女士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最终为她制定了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即“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腓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中,叶青通过4厘米大小的切口,将直径、长短适合的髓针插置于胫骨内进行内固定。因为切口小,能够在手术中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的创伤,减少了手术感染率,大幅减轻了伤者的痛苦。手术大约用时1小时,过程非常顺利,出血量少,为患者带来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术后,雍女士在骨科医护团队的专业护理下日渐好转。雍女士开心地说:“本来听说骨折要手术,担心小腿上会留下很长一道疤,没想到就在膝盖和脚踝的地方有一点伤口,而且恢复还快。多亏了医院骨科医生高超的技术和医护人员精心的照顾,特别感谢你们。”

“胫骨骨折是下肢常见骨折,往往是高能量损伤,伤后软组织肿胀明显,周围软组织条件差,而且因骨折血运破坏,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如何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发生大量软组织并发症对治疗结果及骨折愈合至关重要。”叶青告诉记者,在传统手术中,钢板是治疗骨折的常见方式,需要在病患身体上切出长达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的创口。而髓内针操作简单,通过两三处几厘米的切口就能完成,手术时间短,对骨折周围骨膜血运基本无破坏,不仅可以复位及固定骨折,同时具有稳定性佳、创伤小、并发症少、愈合快等特点,有效降低患者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近年来,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不断学习前沿的医学理念,结合患者伤情、不同骨折部位、年龄等情况,综合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达到了“精准、微创、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新标准。未来,科室将继续加快骨科微创、关节疾患、脊柱疾病、高难度复杂创伤、手足外科的发展,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