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6日
践行初心使命 传递人间大爱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当白大褂与党徽交相辉映,当人道精神与医者仁心深度交融,作为党员、医者与红十字会工作者,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徐倩始终坚守在生命的前沿阵地,她以赤诚之心践行初心使命,用专业力量传递人间大爱,这三重身份凝聚的责任与担当,正书写着新时代守护生命、服务人民的动人篇章。
2011年7月,徐倩走出校门,来到县人民医院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2012年5月,她随科室帮助红十字会采集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标本,被志愿者的大爱精神打动,也自发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同年11月,她被告知与一名七岁小女孩初配成功。经过一系列的体检、高配,在住院一个星期打了九针动员剂后,于2013年2月28日在南京中大医院正式抽取造血干细胞。经过艰难的四个小时,却被告知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凝结了三分之一,不能输入患者体内,需要重新抽取。此刻,徐倩的母亲因担心女儿的身体一度躲到卫生间哭泣,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拯救一个濒临破碎家庭的责任感,使她于次日毅然又躺上病床,又经历四个多小时的抽取,最终成功救治小女孩,成为我省第299例、我县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市第一位90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是接受您捐献干细胞的7岁小女孩的家长,您无私的奉献让我女儿拥有了第二次生命。女儿说,要为您这位没见过面的姐姐亲手做一张美丽的贺卡,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实现。我告诉她,大姐姐一定能感受到你热切跳动的心,一定在远方为你默默加油。请允许我们全家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这是河南籍白血病患者的母亲亲笔书写的感谢信,因为配型成功,她7岁的女儿接受了徐倩捐献的210毫升造血干细胞。徐倩说,她将把这封信珍藏一辈子。
此后,徐倩便积极投身公益活动,至今已累计无偿献血26次,献血总量达9800毫升,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总血量。她不仅身体力行,还积极鼓励亲友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作为成功捐献者,她经常与县红十字会一同在广场、街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普及宣传。对于初配成功但因不了解捐献流程而产生顾虑的志愿者,徐倩多次主动陪同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走访,结合自身捐献经历、掌握的造血干细胞知识以及医务工作者的专业背景,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有效消除了他们的担忧。在她的示范引领和热情感召下,越来越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目前,徐倩所在的工作单位县人民医院便又涌现出2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2017年7月,徐倩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中,她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职责与使命,兢兢业业工作,做到“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能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她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主动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成为一名素质过硬的医务工作者。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徐倩从不因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而满足止步,她一直以坚定的信念和党性,时刻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