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25日
改革赋能 打造现代农业“红窑”样板
■ 通讯员 秦朝霞
以芦笋、荷藕、双孢菇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核心,联动秋葵、芡实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居全县首位,建成全市最大芦笋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创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国字号”品牌,获批省级绿色蔬菜特色镇、现代农业科技园等荣誉;通过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形成“量质并举、三产融合”格局……
近年来,红窑镇锚定“产业富民”,坚持以产业提质为追求,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如何布局?品牌如何打造?农民收益从何而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红窑镇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以招商、龙头、农旅融合为路径,激活农业活力。该镇将农业招商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瑞丰农业、裕淮菇业等重点企业入驻,注重引入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围绕芦笋等特色产业,引进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建设8000平方米乡村产业园,正引进芦笋仓储、芦笋水饺、芦笋鸡糕等加工企业,打造招商“新磁场”。积极开展龙头招商,构建产业集群。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其扩规模、提质量、拓市场,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收益。推动农旅“新融合”,建设金鸡坨生态景区、芦笋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年均吸引20万游客休闲体验,举办各类农业节庆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开辟新途径。
以产业集聚、思想教育、组织建设为优势,筑牢发展根基。通过招商和龙头带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特别是芦笋产业具备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基础,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重思想教育引领,开展“新农人思政大讲堂”“乡村振兴大讲堂”,通过“企业家沙龙”形成“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联动格局,同时,还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农业+二次分红”机制,践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理念。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工程,形成“一产业一支部,一链点一小组”的组织格局,凝聚发展合力。将“春竺”“春禾”等6家经营主体品牌建成利益联合体,采取“党组织+企业+基地”“党支部+农户”等模式,助力芦笋产业发展,年产量超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4.2亿元。
以科技、融合、品牌为引擎,注入发展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智能灌溉系统、农业机器人等设备,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精准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深入联动金鸡坨景区和芦笋产业园,开发“红色基因绿色传承”研学课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注重品牌塑造,做大做强“春竺”“芦小羡”等品牌,积极推动产业强镇二期建设,做好芦笋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鼓励企业和合作社申报有机食品认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加速形成“区域特色+国家认证”的品牌矩阵,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