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03日
忆我的父亲
■ 张友培
我的父亲张学兵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六十三年了,我也从当年十九岁的农村青年一步步迈入到如今的耄耋之年。人老了,很容易回忆起年少时一些刻骨铭心的往事。
我的父亲是在1963年农历5月17日病故的,享年63岁。当时十分寒酸凄凉的安葬场面还历历在目,至今回忆起还让我心痛难忍,只恨自己当年贫穷无能!
我还清楚地记得,四岁时母亲病故后,我们父子俩就一直相依为命。开始与哥嫂他们在一起生活也还算不错,但后来父亲看到我经常吃不到早饭,中午放学回来有时也吃不到饭就上学了。因而就主动提出与哥嫂他们分开过。分开后不到两年,父亲又不幸病故了。从此,我又失去了唯一真心关爱的亲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当时,我正在五港中学读高中二年级,我爱读书也很想读书。因为家中实在贫寒,咬牙坚持到下半年十一月三日,实在无力再撑下去了,校长王元昭就为我办了休学手续。我怀着十分不舍和难过的心情,含泪离开了我的母校五港中学。
失学后独自一人回到家里,辛酸的泪水无法抑制,往后的日子我该怎么过?心里很多想说的话也无人倾诉,辛酸、悲哀、泪水、孤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真的让我感到好难好难啊!当时又正是全国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家家都缺吃少穿。虽说左右邻居都是同族同根,但都是欲帮无力、欲助无能啊!哥嫂他们和左右邻舍等各家生活也都是一样贫穷困苦。当时,我的心境就像是飘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没有方向,茫然无奈,稍遇风浪就有可能被淹没的危险。
所幸的是,由于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有机会报名参了军,从此踏上自己人生新的征程,走出了自己人生最低谷,摆脱了当时非常艰难的人生困境。
参军到部队后,得知我原在的五港中学高中班上共有三十八名同学考上了好的和比较好的大学,其中陆正禹、刘清山、曹桂友、汪其岭和汪维喜等十几位同学都考上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我好羡慕他们,并为他们高兴。
后来我们这个班同学在多次聚会中我也有幸应邀参加,自高二我失学分别多年后又能和当年的老师、老同学再相聚,那感觉真好!我心中觉得自己好像从当年掉队后一步一步追赶上来了。
我的父亲种一辈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人忠厚善良,一生特别勤劳。他老人家离世至今整整六十三个春秋,但我一直念念不忘他老人家对我的养育之恩!每逢清明节前后,他老人家生前的音容笑貌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老人家一直随身带的烟袋和打火石的样子,现在我还都能记得。每当我去五港奶奶家经过父亲墓地时,总会驻足沉思一会。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五港中学初中读书时有一天放晚学回到家后,父亲从锅里端出一碗大米粥给我吃,当时我感到又惊讶又高兴,便狼吞虎咽吃个精光。后来才得知那碗大米是因为他得了浮肿病获得的救济,他老人家舍不得吃光特意给我留下的。那个年头,能吃到一碗大米粥实在是不容易的,因此至今还刻印在我的心里。
我还记得我刚上初中时,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他老人家很认真对我说,考试不能慌、不能粗心,下次不能再考不好了!从这短短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来我的父亲当时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和期待!遗憾的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逐步有点能力了,又不能对他老人家做出一点点回报,这已成为我这一生永远难以忘怀的遗憾!
现在我有能力回报我的父亲了,然而他老人家又离我远去了。每当想到此,我内疚的泪水仍会抑制不住流出来。过去的一个穷困潦倒的孤儿,今天能在天堂苏州,儿女满堂,过上无忧无虑、幸福美好的生活。曾经、今天流下同样的都是“泪水”,然而过去流下的是苦难不堪、无能为力送别父亲远去的泪水,今天流下的是告慰老父亲、感谢新时代、感恩共产党的幸福激动的泪水。也正是由于我经历了那场苦难的磨炼,进而成为我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激励我在人生新的征程上奋力向前!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曾听我们庄上父辈说过,我们张家祖辈是苏州人,是在光绪三十二年当时苏州闹灾荒,从苏州阊门逃到苏北涟水五港落户的。如果上天有灵,现在我要告慰九泉之下的老父亲:现在我的全家又回到苏州啦,住在美丽的金鸡湖畔,全家日子过得很不错,远离了贫穷。您的子孙都没有辜负您的期望,都是大学毕业生,都有份很好的工作。如今,我们全家从涟水来苏州定居已有二十多年了。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