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03日

段玲:“女童保护”十年灯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砥砺前行,化身“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脚踏实地,照亮未成年人“隐秘的角落”。从教30余年,她有10年时间为女童撑起了坚强的保护伞,守护她们健康成长。她,就是县少先队总辅导员、涟水“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团队领头人段玲。

1990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段玲成了一名小学教师,至今已从事教育工作36年。自投身教育事业,段玲便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精心组织各种活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并成立“江苏省段玲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为每一个孩子编织红色的梦”是段玲三十年如一日坚持的意义。段玲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优秀巾帼志愿者”“书香家庭”“最美婆媳”“江苏省十佳辅导员”。除此之外,段玲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

“为什么想到成为‘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呢?”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段玲长叹一口气:“因为我自己从事孩子的教育工作,也比较关心孩子的一些新闻。近年来,女童遭遇猥亵性侵害案件时有发生,很多女性特别是受害的未成年女童对‘性’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她们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属于性侵害,不了解该如何防范性侵害,更不明白一旦遭遇性侵害时该如何应对,甚至自己的学生,都曾经有过这样的遭遇。”

2014年,段玲发现班级里的阳阳(化名)总是闷闷不乐,与家长沟通也不清楚原因。之后在跟阳阳耐心交流中,段玲得知阳阳最近跟一个邻居大爷成了好朋友。一开始,这个邻居大爷会给阳阳买小零食、买玩具,阳阳很是开心。但是后来,这个邻居大爷会在没人的时候对阳阳做一些“亲昵”的动作,有时使劲拥抱,甚至触碰她的隐私部位,阳阳很害怕,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到阳阳的遭遇,段玲既心疼又气愤。知道现在女童被性侵的案件频发,但是没想到这样恶劣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从此,段玲便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的性教育问题,她发现在农村,这类案件持续的时间之长、受害人之多都远远超乎常人想象,其中最让人感到震惊的莫过于孩子的麻木和家长的愚昧。

如果有一个人告诉她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怎样预防性侵”,那么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段玲决定成为一名女童保护知识传授者。2015年夏天,在县妇联的支持帮助下,段玲牵头成立了涟水“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团队,开始从事“女童保护”项目的讲师工作。但是隔行如隔山,作为一名教师,段玲需要补充和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儿童性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书籍,经过多轮的培训以及严苛的考核,段玲成了“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

在一次又一次的上课中,段玲带着她的团队越来越游刃有余,这时的她又有了新的想法:给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授课时,内容也应有所侧重。为此,她便与团队一起研究为孩子们设计专属课件。“年龄不同,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她们学到更多内容。”

“通过这个课,我知道背心、短裤遮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是不能给别人看和接触的。”“这个课很有趣,我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保护自己。”“如果有陌生人问路,我可以指路,但一定不能跟对方走。”志愿者讲师团队的每次课堂都会给学生们带来满满的收获。

随着课程反响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邀请段玲和讲师团队前往授课。段玲和团队成员都尽量协调,利用空余时间,争取为每一所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授课。目前,“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团队有9名合格志愿者讲师,经过近十年的推广,团队的儿童防性侵课程“走遍”涟水16个镇街,面对面向学生和家长讲授防性侵知识,义务授课1100余节,惠及56000余名学生和家长。

今年段玲已经55岁了,很多同龄人已经退居二线,选择安稳生活,但她仍坚守在教育一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她利用业余时间转换身份成为“女童保护”讲师,还会安排外出培训行程。她认为,每一次的外出培训,对于自己都是一次提升。

“我能做的就是为孩子们点上一盏灯,也许这盏灯今天就亮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才亮,但至少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被点上这盏灯的机会。”这就是段玲对自己工作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