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4月03日
“空铁水公”通八方 “枢纽之城”展活力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春意盎然,跟随时节的召唤,探寻四时交迭的风景,安东大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高速如网、动车飞驰、银翼掠空……如今,涟水交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空铁水公”立体交通格局已然形成,不断刷新“幸福指数”。我县紧扣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新优势,更好将“交通优势”变为“发展胜势”,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培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现在有高铁很方便,给我们创业者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早上和客户沟通好,他们中午坐高铁过来,看完项目当天就可以返回,一点不耽误事。”李女士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因为交通上的便捷,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对企业发展很有好处。
连淮扬镇高铁作为国家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涟水高铁站是全市县区唯一站点。以高铁为“媒”,涟水与长三角等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加速流动。涟水高铁站日均停靠列车38个班次,日均旅客进出站3700人次,可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3小时到北京的快速通达需求。
与此同时,航空发展蓄势飞升。经过多年发展,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已成为4D级国际支线机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苏北航空枢纽,具备年130万人次旅客的吞吐能力,是华东地区的主要客货运机场。机场现运行客运航线39条、全货运航线6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可达7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可达25万吨,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航空货运枢纽和苏北物流金三角关键一环。
“空中之桥”连接各地,水上运输通江达海。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盐河,涟水港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艘艘货轮一字排开,停靠在泊位上,高耸的龙门吊繁忙作业,装满货物的集装箱从这里被运往各地。
近年来,我县持续释放“黄金水道”的航运红利,充分发挥盐河航运优势,纵贯全境的盐河航道正有序推进“三改二”工程,可通行千吨货轮,南连长江、北连连云港港口,并依托大运河和淮河航运优势,形成通江达海、衔接辐射主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物流通道。2024年,涟水港区完成港口吞吐量近1200万吨。
时空距离缩短,也拉近“经济距离”。“涟水地理位置好,营商环境优!相关部门高效帮办我们巨石码头建设,使得我们超九成原料通过水运运输,成本降低20%左右。”连日来,巨石高性能玻纤制造基地码头一片繁忙,来自各地的矿石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涟水的水运优势保障了公司一年20万吨产能的实现,多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企业拥有降本增效的“高性价比”选择。
地上“圈”、天上“桥”、水中“网”,涟水地处长三角北部、苏北中心地带,空铁水公“衔接联动”,加速了各类“要素流”在这里集聚。如今,我县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等多个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抢抓机遇,四年连上今世缘南厂区技改、巨石玻纤、捷泰新能源、阿特斯新能源等四个百亿项目,把枢纽这个最大优势转化为企业和城市的发展胜势。数据显示,在链主企业和龙头项目的带动下,涟水产业布局更加完善,产业链更加健全。去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123个、75个、55个。
“2025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水运江苏’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机遇,聚焦县委‘2233’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交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全力擦亮‘枢纽高地’名片,不断开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秀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