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05日
老人尤要保持情绪稳定
■ 常 青
张叔是笔者的一个老邻居,这么多年,笔者很少发现他发火,看到他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感受,不管遇到什么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他会坦然一笑,决不会情绪失控。因此,在这个小区,张叔是一个最受欢迎的老人,他的快乐生活方式感染不少人。笔者以为,一个老人最大的健康,就是晚年生活保持情绪稳定。
一个老人要做到情绪稳定,十分不容易。身体不健康、子女不认同、自我调节不好以及生活习惯改变等,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对老人的情绪造成波动,甚至影响更大。针对这些问题,要一一化解。作为老人,首先要打开格局,敞开心扉。有的老人一退休,就认为自己老了,不愿与年轻人交往了,与年轻人没有共同话题了。这大可不必,一定不要封闭自己,多加强社交,多与不同的人接触,把自己融进大自然,多呼吸新鲜空气,保持社交的相对活跃度,这样孤独就不会包围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正常的心态。
其次,是培养兴趣爱好。岁数大了,很多老人认为自己是老而无用,整天无所事事,要么唉声叹气,要么萎靡不振,让悲观情绪任意蔓延。作为老人,要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比如学习书法,比如学唱戏剧,比如体育锻炼,只要精神有了寄托,一切都会好起来了,精神有了归宿,他的精气神就足,干什么都乐意。学习书法,会让他们静下心来,忘掉过往,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学唱戏剧,会让他们激情奔放,享受戏曲带来的无限魅力。至于体育运动嘛,笔者以为老人要量力而为,选择自己合适的运动项目,高强度、高对抗性的运动不宜参加。
再次,就是老人自我的健康管理。不好的情绪大多数是不健康带来的。人老百病滋生,就不可避免的。很多老人有慢性病,而他们认为是多年的老毛病,早已认为知道自己怎么管理,一如既往的用药,即使病情有了反复,他们却毫无自知,结果往往耽误了疾病治疗。所以,老人尤其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加强自我管理,一要做到定期体检,合理用药,避免因身体不适影响情绪。二要接受衰老的自然过程,调整心态,设定现实的生活目标,避免因过高期望带来的压力。
当然,作为老人的子女,平时要多理解老人,多给老人提供情绪价值,多关心他们的日常起居,做到多倾听老人所说、少评判老人言语得失,帮助老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