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05日
文化生活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文化正以多元的姿态融入市民生活,成为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近日,笔者走上街头,与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展开交流,倾听他们在文化生活中的感悟与收获。
古雅书香沁人心。县图书馆内,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一排排书架上,退休教师林老先生正专注地翻阅着一本古籍。谈及文化生活,他眼中满是热忱:“图书馆就是我的精神家园。退休后,我经常来这儿,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以前忙于教学,没时间深入研读经典,现在终于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从《论语》的智慧到《史记》的波澜壮阔,每一本书都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在这里,我不断充实自己,这种文化滋养让我内心宁静且满足,感觉生活特别有滋味。”林老先生感慨,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为像他这样热爱阅读的人提供了绝佳场所,让文化触手可及,幸福感也随之生根发芽。
多彩艺术绽光芒。县文化馆内,年轻的职场人李女士穿梭在一幅幅画作之间,不时驻足欣赏。“平时工作压力大,但走进美术馆,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些艺术作品充满创意与激情,能让我暂时忘却工作的疲惫。”李女士分享道,文化艺术拓宽了她的视野,让她看到生活除了忙碌的日常,还有这般美好的精神享受,现在她只要有空,就会来参观艺术展览,这已经成为她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秘诀。她表示,县文化馆丰富的展览活动,为市民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让大家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收获愉悦与满足。
民俗传承暖乡情。傍晚的社区广场上,热闹非凡。一群大妈正在排练传统的淮海琴书、淮海戏等节目,王大妈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她笑着说:“淮海琴书、淮海戏等可是文化瑰宝,以前过年过节才有机会看,现在我们经常组织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传承文化,可有意思了!”在排练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王大妈感慨,参与民俗活动让她感受到浓浓的乡情,看到孩子们也对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她心里特别高兴,传承文化艺术,让文化艺术的根扎得更深,日子也过得更有劲头,幸福感满满当当的。民俗文化在社区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更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不同形式的文化生活如同斑斓的色彩,共同绘就了市民幸福生活的画卷。在我们的生活中,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是融入日常、触手可及的温暖陪伴,持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