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20日

“佛门楷模”昌明和尚(三)

■ 刘奋武

谭经阁会友

大觉精舍又名华家阁楼,为贵阳名流华之鸿的私家佛堂,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该佛堂占地约十五亩,呈四合院布局,中心建筑为五层佛阁,高约三十米,八角翘檐,形如“金”字,“碧瓦参差,红楹耀眼”,外观庄严肃穆,宏整气派。一层为僧楼,供有佛、法、僧三宝和观音、文殊、普贤及弥勒诸佛,二层为法楼,藏有经书数十箱,三层为仙楼,供有毗卢遮罗佛。站在佛阁顶层可以将贵阳城尽收眼底,而大觉精舍亦为贵阳城一景。大觉精舍建成后,请有高僧主持,最多时有六十多名僧侣在其中修行。华之鸿是贵州最早的也是最大的民族资本家,其名头自不必说,只说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茅台酒,即为其投资的酒厂送评的酒样。民国二十九年(1931),华之鸿将包括大觉精舍在内的家族产业交给儿子华问渠打理,自己则皈依佛教不问外事。

由于华家产业的响亮名头、大觉精舍的华美构筑,加之昌明和尚的讲法日益受到欢迎,使得前来拜佛听经、游玩赏景的社会名流、普通市民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这为昌明和尚广交天下朋友创造了条件。民国二十六年(1937)夏,卢沟桥事变后,昌明和尚主讲的法会中增加了抗日的内容,与许多前来大觉精舍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抗日救国的途径。这年立秋,大觉精舍迎来了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重量级人物王用宾,昌明和尚负责接待。此时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两人见面即问对方对国事的态度,为横遭战火的国家前景感到担忧,或吟诗互赠,或彻夜长谈,皆有恨晚之意。

王用宾,字太蕤,号鹤村,历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这次是以司法行政部长的身份来贵阳视察,途中意外得到自己被免职的消息,地方报刊载——“中央社南京五日电:司法行政部部长王用宾另有任用,应予免职。”虽然消息传出,但正式免职的文书尚未到手,王用宾仍按原计划进行视察,并于8月15日主持了川滇黔三省高等和普通司法官考试,考试地点在大精觉社旁边的一所学校内。在等待发榜的间隙,王用宾干脆就入住大觉精舍,与昌明和尚一起接朋待友,谈经论道。大觉精舍二层法楼因时常有文友雅集,被称为“谭经阁”,可是一直缺少匾额。这天,谭经阁又是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昌明和尚见大家谈兴正浓,便乘兴恳请王用宾施主为大觉精舍题写匾额,众人皆以为然。于是在众人见证下,王用宾书写了“谭经阁”三字并落款。昌明差两名僧人将其装裱制匾,择日举行开匾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