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1月08日
奏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主旋律 谱写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县中医院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一铿锵话语传遍神州大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如明灯照亮前路,也更加坚定了涟水中医院人“守正创新”的铿锵步伐。近年来,县中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高标准建设筑牢中医药发展基石,按照“坚持中西医并重”的要求,以“国考”和“公改项目”为新引擎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稳中求变、稳中有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用心谱写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薪火不息 传承精华让患者就医更有“温度”
近年来,该院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坚持上联省市三甲医院,下带12家医共体成员单位,把普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传统中医药造福民生、护佑健康当作首要任务。先后与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淮安市中医院、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在原有的6个江苏省名中医、乡贤名医工作室基础上,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南北结对帮扶,先后成立南京市名中医颜延凤专家工作室、口腔种植专科实训基地、口腔种植专科、老药工陈磊垚传承工作室,为本地百姓服务几千余人次;建设刘沈林、唐蜀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涟水县中医院工作站,于2024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已培养中医药传承人4名;2024年1月底,中医综合治疗区正式开诊,将中医护理服务从病区延伸至门诊,为患者提供更专业、全面、精准的中医药个性化诊疗服务。4月20日成立中医经典病房,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致力于各种临床常见病、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疾病的诊疗工作,进一步提升医院在中医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弘扬涟水传统中医药文化,让山阳医派“温病学说”思想得以继承发扬,11月16日,该院赴沪拜访石氏第12代传人印骏及印虎兄弟,12月14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郎跃明带队,赴上海召开“山阳医派”杰出医家、清代名医石寿棠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石氏第十二代弟子师承拜师仪式,围绕加强合作,深入挖掘整理石寿棠学术思想理论经验等方面,与石氏传人印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该院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牵头成立钱玉生、张磊、韩品旭、祁卫华等中医专家工作室,选派30余人次到医共体成员单位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等多种形式夯实基层医疗基础。2024年开展相关适宜技术培训7场,培训人员达千余人次,基本实现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执业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全覆盖。
守正创新 中西医“齐头并进”促学科建设新高地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医院管理再上新台阶。近年来,该院新购国内最先进医疗设备,如DSA、核磁共振、DR、数字胃肠和口腔全景、OCT及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全自动样品处理流水线等大中型医疗设备。建立DSA导管室,填补了多学科介入治疗的空白。以心内、肾病、B超、医学影像为代表的多个西医“生力军”,开展多项如心脏支架、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等新新技术。5月份成立心病科一病区,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该病区设置普通床位49张,CCU床位6张。7月份血液净化中心正式开科,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可容纳70个透析单元。目前,该院急危重症病人、一级护理、三四级手术患者同比增长2倍以上。积极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医院增设急诊科、心内科、康复科、肾病科病房,专科建设更加完备,重点学科凸显优势,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诊疗需求。另外,该院正积极推进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下一步筹备卒中中心建设,不断完善院前院内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围绕全面提升中医诊疗服务能力的目标,该院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持续加强建设脑病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脾胃病科、肛肠科、老年病科、肾病科等重点专科,增设3个中医特色专病门诊,实现精准诊疗、专病专治。同时,还大力推广拔罐、耳穴、龙城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30种,引进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11个剂型,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和制定临床路径46个,中医临床能力持续增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加强智慧药房建设、推进共享中药煎煮中心系统的建设等工作,启用“涟水县智慧共享煎药中心”,让中药插上“智慧”的翅膀,让群众看上好中医,喝上好中药,不再“煎药难”。
“国考+公改项目” 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国考”和“公改项目”双引擎驱动战略的有力推动下,该院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压紧压实“认真考”的主体责任,将工作重点从“关注考核排名”转变到“思考内部改进”,真正把考核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该院中医药事业展现出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和强劲的增长动力,各项业务功能定位更为精准、疑难复杂疾病救治能力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行为更为规范、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医务人员满意度持续上升,质效提升愈发明显。2024年1~12月份门急诊195944人次,收治住院21488人次。中药饮片使用率从原来的24.34%上升到51.73%,中药处方占比从原来的53.43%上升到66.56%,抗生素使用强度DDDS从两年前的72.1控制到了现在的24.78,住院药占比稳步下降。“国考”各项指标不断向前迈进,7个指标已经达到全省前五,其中2个指标已经达到全省第一,“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优化服务 深化内涵持续提升就医新体验
近年来,该院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院区环境改造等措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自2022年1月搬入新院区以来,以患者所需为重点,从外观到内部设施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调整,营造温馨和谐安全的就医氛围。2024年4月20日,政府投资1.6亿元新建10层内科大楼(约2.2万平方米)已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医院占地面积37327平方米,业务用房58059平方米,并增设重症医学科、康复科、老年病科、心脏介入科、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中医经典病房等病区和功能区,为患者创造更为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创新模式 彰显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
该院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持续加大力度弘扬中医药文化,先后举办“中医药文化服务月”“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冬病夏治”“膏方节”等大型活动20余场次,视频号浏览量高达3.6万人次。走进3所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编制《小学生中医健康科普读物》。深耕健康科普领域,推出《中医伴你行》、二十四节气“身边的中药”等多档科普图文和视频栏目。院内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各种自媒体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素养,系列文创作品深受群众欢迎。此外,该院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镇街,开展义诊、八段锦养生操、急救技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孝老爱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惠及群众数万人。2024年夏天掀起中药茶饮养生新热潮的“乌梅汤”带动了医院13种中药茶饮备受关注,敷贴量创新高的“三伏贴”,既是该院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点、热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新举措,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格局,多举措让中医药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
中医药服务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该院连续获得“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副院长、康复科主任张磊获评第四届“涟水工匠”,连续获得全市“山阳杯”中医药知识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充分展示了该院医务人员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精神风貌。
坚守初心 勇毅前行再创中医药工作新辉煌
一次次多学科联合研判,让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得到救治;一个个中医特色专科,让医院中医特色品牌显著,全方位提供中医药服务;一个个乡贤名医工作室,带动县域医疗水平共同提升,让患者在家门口看上名中医……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县中医院奋楫笃行筑牢中医药发展基石的不懈努力。回顾近几年发展,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勇往直前的豪情满怀。如今的涟水中医人,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要求,探索更多“中医药+”服务模式,努力用中医药服务的新水平、中医院发展的新成就,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创我县中医药工作新辉煌。
县委书记洪然调研该院中医药发展情况
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永兴与乡贤名医戴安伟交流坐诊情况
赴上海开展“山阳医派”杰出医家、清代名医石寿棠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石氏第十二代弟子师承拜师仪式
2024年县中医院代表队获得市“山阳杯”中医药知识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
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社区
弘扬中医文化开展“八段锦宣传月”活动
2024年6月份该院导管室成功开展院内首例急诊PCI术
2024年7月血液净化中
2024年4月民生实事工程——县中医院内科楼投入使用
2024年4月该院修建停车场、硬化院内道路、美化绿化医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