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11月22日
涟水方言家用器物用语辑考(四)
■ 万洪勇
人常说敝帚自珍,此话的确不假。记得小时候有个经常赶集的青年李二弓子,这位老兄能说会道,喜欢与人拉呱,惯于向人夸耀他家器具之众、财物之多,一说起来就停不住,无论大小新旧好坏贵贱,不管锅碗瓢盆桌子板凳,统统报出名来,像抖露相声贯口活似的,直说得沫唾涞涞,逗得众人笑乐不已。这种举动虽然不免有点憨傻,但其人对家中器物所持有的这份热烈情怀还是值得称许的。现在就向李二弓同志学习,说说涟水话里的锅碗瓢盆和桌子板凳。
涟水话里的锅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锅灶,一是指锅具。建造锅灶叫“支锅”。锅灶的量词用“口”或“案”,如说“支一口锅”“支一案锅”。锅灶之于家庭,意义可谓重大,支一口锅无异于支撑起一户人家,分锅就是分灶,分灶就是分家,毁灶就是毁家,锅灶不啻是家的象征,人们不是常常用“围着锅台转”这句话来代指家庭主妇操持家务嘛。大跃进那会儿曾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要打破家庭观念,农村就是从捣毁各家的锅灶开始的,人们不得在家做饭,一律到公共食堂就餐,过着初级共产主义的生活,后来发现这是头脑发热,于是及时纠偏,千家万户又重新支锅、回归家庭,各家吃各家的饭。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二十来年,广大农村基本上还处于农耕时代,锅灶以草锅为主、以炭锅为辅。标准的锅灶用砖砌成,通常依着一面墙建造,由锅膛、锅台、灶壁、灶头、锅洞、锅烟囱等组成。想节约柴草、火头旺盛的会给锅灶配备风箱,风箱就是个手拉鼓风机;有条件烧煤炭的,锅膛会加炉底,炉底是由数根铁条焊接而成的长方形漏空板状物,它将锅膛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置炭火,下层积存从炉底上漏下的煤渣,煤渣涟水话叫“炭屎”或“炭灰”。从炉底下面钩、捅炭火的工具叫炉钩子。根据实际需要,一口锅可以有一个至多个锅灶,一个锅灶的锅叫一案锅,依此类推。两案锅最为常见,靠墙的那一案叫里锅,外侧的那一案叫外锅。外锅较小,用于做菜,里锅较大,用于煮粥、下面条、做米饭和蒸饼之类,所以里锅又称笼锅。笼即蒸笼。蒸笼由笼箍、笼屉和笼头组成,笼屉放在笼箍上,笼屉顶层盖上笼头,笼头相当于锅盖。笼箍由草类编织而成。笼屉的量词用屉或扇,笼屉的一层称为一屉或一扇。蒸煮的食物多,笼屉的层数也多。不管是几案锅,烟囱只有一个,每一案锅灶都是相对独立的,锅灶及其烟道在锅膛这个层面互不相通,各个锅灶的烟道在烟囱会合,所以灶壁上口高低起伏形成梯级,梯级处称为灶头,油灯会放在这些地方,放得越高光照面积越大。我家的一处锅灶依西山墙建造,油灯放在东侧的灶头上,我小时候会在灯光下面向东作进退运动,在东山墙上看着自己由高变矮、由矮变高,或是伸头耸肩,在东墙上看着自己滑稽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灶壁正面会开有一层或两层小洞,用来放置烹调用品,这个洞称为花交洞,上方会嵌两片小瓦,小瓦背对着搭成人字形,起装饰作用;灶壁背面也会开有一两个小洞,比正面的洞要小得多,用于放置火柴之类的物品,这种小洞称为“锅鸭洞”。投送柴草的入口叫锅门嘴子,投送柴草、拨弄柴火的工具叫火叉,从锅膛里掏出草木灰或煤灰的工具叫掏火耙,从草堆上扯草的工具叫草钩子。掏火耙的顶端像丁字形拐棍的手柄。掏火耙既可掏草灰炭灰又可搋猪食,如将煮熟的山芋捣成山芋糊子喂猪。小孩要是不肯吃饭,家长会发狠道:弄掏火耙“床”也要把饭“床”你肚里。“床”,本字为摐,意谓用棍棒敲打、撞击。锅门嘴子又称锅门口,这里的“门”方言中常变音为“忙”。锅门嘴子退后的一片区域称为“锅忙”,供烧锅(烧火)之人坐立操作,也用于堆放适量的柴草。“锅忙”这片小小的区域,虽然局促、多灰、不干净,但却是一个自适、放松甚或有点惬意的所在,冬日尤其如此,和一两个死党倚靠在柴草上牙谈白嚼,真是乐哉得很呢!
草锅灶上用的锅具都是铁锅,类似半球形,上部为锅帮,下部为锅底,铁锅的外侧底端称为锅脐底子。铁锅的量词用“张”或“口”。一个铁锅可以说是一张锅,也可以说是一口锅。铁锅的规格名称用“张”或“印”,张(印)的梯度相当于10厘米直径,如三张(印)锅表示直径为30厘米的锅,四张(印)锅表示直径为40厘米的锅。家用铁锅最大规格为六张(印)锅,直径为60厘米。张(印)可以称作“张(印)子”,如说“我家的里锅是五张(印)子,外锅是三张(印)子”。六印锅有人会说成是笼印锅。
没有烟囱的锅灶叫闷灶锅,优点是建造简易、省料,缺点是功能欠缺,不能出烟,形成倒烟,呛人。有一种名曰“锅腔子”或“小锅腔子”的锅灶是一种特殊的闷灶锅,它是一种可移动的草锅灶,系由泥土塑成,体量很小,形状像小水缸,功能跟小炭炉子相似,锅门嘴子贴近地面。在集市上出摊子现做吃食的生意人常会用这种锅灶,用它来炸油端子、下饺子、下馄饨、下面条。使用锅腔子这种锅灶的还有家境特别穷困的、仓促之际分家的、临时或短期开火做饭的。当然,觉得原有锅灶不够用的人家也会添置锅腔子。制作锅腔子的工匠叫泥匠。我们大程集东耙头街的南端有户人家非常勤劳能干,男主人既是竹匠又是泥匠,家门前的场心里会摆放着一排排大竹筢、小竹筢,还会摆放着一大片锅腔子。一个个锅腔子立在那里就像是兵马俑方阵,很有气势。
街上的人家,经济条件和生活便利毕竟要稍微好一点,使用炭炉子的不在少数。用炭炉子做锅灶好是好,就是生炉子太费劲,扇炉子常常扇得勤苦又勤苦,而且还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隐患。另外,炭炉子煮饭比较慢,特别是名叫“经济炉子”的那种做饭更是急死人。有一年送灶的晚上,我家在经济炉上用大号钢笼锅蒸包子,刚好那天我家一个在我们街上中学读书的外乡亲戚带着一个同学到我家玩,和我们一起等乎遥遥的,很晚很晚才吃到包子,我年岁虽小,也感到很不过意。使用炭炉子,锅具随之有了变化,会增添钢笼锅和茶吊子。钢笼锅又称白铁锅和钢精锅。茶吊子的“吊”本字是“铫”,音同“吊”,义为烧开水或熬东西的器具。
农耕时代虽然已悄然退场,但在过往的经济极度落后的年代,草锅带给人们那么多切切实实、惠而不费的好处,其功甚大,令人难忘,值得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