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1年04月25日

主力到来之前涟水的抗日救亡运动

李干成(时任抗日同盟会理事长)

 

涟水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一九三七年十月到十二月, 由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发起救亡宣传活动;从一九三七年底到一九三九年二月,由土地革命后期失去党组织关系的同志公开组织民众抗日救亡团体,组织民众武装,把进步青年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随时准备和日本侵略者作武装斗争,“农村开始传遍了不愿做亡国奴的呼声”; 一九三九年二月到一九四〇年八月,党组织重建后,更广泛深入地组织民众、武装民众,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 迎接八路军主力东进。

“八·一三”上海事变爆发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奉行片面抗日政策,不敢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抗日。在日军猖狂进攻面前,手足无措,连连败退,苏北国民党军政人员中恐日情绪、失败情绪也愈来愈严重,当时的涟水城内,连一条抗日的标语都没有。城镇乡村谣言四起,恐日情绪到处蔓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涟水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国民党当局的腐败无能愤慨已极,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成集一带的九所小学和两所私塾约五百师生,在校长朱启宇、王晓楼、姜兰桥、施耀忠、朱天池、朱玉田、张国珍、鲍鸿图、周骋清及塾师蒋广全、黄庆琪带领下,联合举行游行大示威,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 抗战到底!”等口号,九位校长和两位塾师分两处向民众发表演讲,指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呼吁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听众反响强烈,这一行动揭开了涟水民众抗日的序幕。此后,全县的爱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自发地分头串联,利用谈话、集会讲演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涟水中学教师张建等人在课堂上宣传抗日,组织“读书会”传播抗日消息;万金培、薛味五在郑谭口学校办抗日青年训练班,讲游击战、民众运动等内容;城区实验小学、灰墩小学、大程集小学等学校举办学生抗日演讲竞赛;涟水北部地区的青年黄树勋、黄功勋、朱嗣范等人组织青年抗日团,在灰墩、义兴集、红窑等地办壁报,宣传抗日。“要想不做亡国奴,只有大家起来和日本强盗拼!” “一个拼一个、两个拼一个,小日本也拼不过我们!”这些议论,成了青年人的共同语言。

上海失守后,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纷纷回到家乡,被迫逃亡在外的早期党员陈书同、徐大杰以及从国民党监狱逃出来的李干成、王伯谦等人回到涟水,民众救亡运动更加活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初,宋振鼎从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带了一批我党印发的有关抗日形势、任务和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小册子到涟水,李干成、万金培、陈书同、陈亚昌、林士钧等人阅读后深受启发和鼓舞,协商成立“涟水抗日同盟会”,把分散的民众救亡力量组织汇集起来,使之进一步发展壮大。一九三八年初,在灰墩召开成立大会,推举李干成为理事长,陈亚昌、万金培等十一人为理事,先后发展会员二百二十余人,区乡成立了分会或小组。涟水抗盟利用散发传单、书写墙头标语、集会讲演、召集农民座谈会、办农民识字班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抗日。同年三月, 成立抗盟宣传队,编演活报剧、唱歌、演讲等形式在城乡公演,教唱《大刀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武装保卫苏北》等歌曲,还翻印散发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近万份,造成人人唱救亡歌曲,个个谈抗日的热烈气氛。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骨干,苏北抗盟总会和涟水抗盟在涟水的灰墩、金城庵,联合举办两期干部训练班, 每期三、四十个人,课程有:抗日民众运动、抗日游击战争、统一战线和一般政治常识。通过学习,提高了对党的认识和抗日信心。

同时,还通过动委会努力组织民众武装,万金培、颜景理等人组织壮丁训练,组织乡民众武装“自卫队”。 “他们的武器有步枪、手枪、盒子炮,也有那些能杀人的镰刀、斧头、鸟枪、铁尺、土炮。每天晚间各人带着家伙集合起来,雄赳赳地在田野间演习着:怎样进行侦察搜索;怎样利用地形地物;怎样实行袭击敌人,抗日的情绪如烈火般在每个人的心头燃烧着,他们准备和日寇作武装斗争的”。这一阶段的救亡宣传工作,为成立全县性民众抗日救亡团体,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打下了基础。后来, 由于韩德勤的禁令和政治威压,这些民众武装被瓦解了。

一九三九年二月,苏皖特委派遣张芳久、高兴泰、戴曦三同志跟随朱慕萍、陆亚东来到涟水,开始淮涟地区党组织重建和恢复工作,民众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县委党史委整理供稿)

 

抗日同盟会旧址(位于高沟镇灰墩老街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