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9月10日
粽叶情思
■ 蒋众诚
这些日子,间或下点小雨,雨后的天气加速转热,难怪有诗云:“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入。”前些时日,买些花草装饰室内,特意选了些大叶型的。我一直喜欢那种大叶的绿,初夏的日子里看到绿色植物都能不由得增添一抹清凉。
说到绿,又快到了吃粽子的时节,让我想起小时候打粽叶的趣事。我们家周围有许多河塘,每当立夏前后,水温上升,河塘里的芦柴便开始旺长,成片成片地冒出来,叶片大的能有成年人手撑一半宽,一杆杆芦苇像是一个个绿色的列兵立于河塘边。微风吹过,芦柴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河水微波荡漾,放眼望去,让人倍感神清气爽。
大人们到河塘边打粽叶,我们几个小伙伴便是小跟班,主要是提着小篮子在后面玩耍。只见大人们一把将芦柴揽在怀里,然后在大概半梢处挑最宽大的芦柴叶子,用手一扳就是一片,等打了一把,便拿一根麻绳扎好,放到篮子里,不一会儿篮子里便放满一叠叠整齐的芦柴叶。其间,我和小伙伴们在一旁采大小不同的芦柴叶,叠成许多有趣的形状,比如小船和风车,将一条条小叶船沿着堤岸放到河里,风一吹,绿色的船只满载着童趣,晃晃悠悠地向远处飘去。
除了叠芦柴叶,还会吹芦柴叶。我们将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朝前,与叶脉成45度角轻轻捏住宽厚的叶片,将叶缘靠近嘴,控制好气流吹气,芦柴叶便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又或者,将叶面卷曲成筒状,中间留一点点缝隙,也可以吹出不同的声音来。我和伙伴们总会比赛看谁吹得好听,这时候,大人们则停下来看着我们笑,夸我们叠得好看、吹得好听。
将芦柴叶采回家后,用清水泡洗几遍,便可以包粽子了。记得庄上有位叫马凤英的大嫂包粽子是把好手,庄上人包粽子常会请她,我们家也是。只见她拿出两三片粽叶叠在一起,裹成一个漏斗状,往里面放糯米、蜜枣、花生,然后包裹起来,用布线缠绕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在锅里煮,慢慢地,整个屋里弥漫浓浓的糯米香味和粽叶香气。那些没用完的粽叶会用线捆起来,挂在外面晒干,待下次包粽子再用。
想到这儿,我发现儿时的时光确实被这粽叶填得满满的,那一抹抹绿夹杂着清新与怡人,闪闪发光。如今,会包粽子的大嫂还像从前那样,乐意帮着庄邻们包粽子,有时候她还包些粽子带给我们,同时也会捎上一两叠干粽叶。我说:“大嫂你可要多休息,不要再忙活这些了,粽子现在外面哪里都能买到。”大嫂每次都会说:“外面的粽子可没有我这现包的新鲜,你不最喜欢闻这粽叶香吗?这些干粽叶拿着煮粥或泡茶吧。”
往事随风飘散。只是每当心浮气躁之时,总会想起与大人们一起采粽叶的情景,想起那段绿油油的时光,想起大自然的恩赐,想起粽叶那尤为特别且沁人心脾的香气,心中便会升起平静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