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9年09月10日
秉承创新发展理念 彰显幸福教育特色
——幸福里实验小学幸福教育策略探寻
■ 通讯员 王 斌 祁玉刚 陈继勇 冯绍驰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近年来,幸福里实验小学教师站在儿童发展的方位上,开设多元幸福课程,推进幸福课堂教学研究,深入实施幸福教育,领着孩子向幸福出发。
教师节前夕,县委书记王向红等县领导慰问特级教师陈云宇
少先队员代表和县委书记王向红一起植树
省市领导到幸福里实验小学观摩社团活动
陈云宇工匠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一、建构多元德育课程
学校实施多元德育课程,将学生置于课程正中央,让德育工作由空洞到具体,由灌输到浸润,由共性到个性,“尽小微,致广大”,助力儿童幸福发展。
1.学科基础型德育课程。实施以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制为主体,以班队会、晨会为补充的“一体两翼”学科基础型德育课程架构。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多用生动的教学形式、感人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强教学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2.社团体验型德育课程。以“创造美,是一种幸福的生活状态”为理念,以培养“现代小君子”为目标,建立“幸福德育课程基地”。着力营造开放式的德育环境,组建“幸福阅读社团”,用阅读引领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化底蕴,丰富文化修养。设立“四叶草文学社”“福娃诗社”“淮浦书院”等特色社团,着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祖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浸染”。淮浦书院(儿童国学馆),积极探索具有幸福教育特色的品德教育模式,融国学教育于学校的整体文化建构中,每年以“入学礼”的形式迎接新生入学,使儿童充分体验和感受先人留下的传统礼仪,汲取尊师爱学、尚礼诚信的思想精华。每位儿童一学期至少上一堂“国学体验课”,上课地点在淮浦书院之“讲经堂”,师生盘腿席地就学,接受“温良恭俭让”的君子气质和文化熏陶,在学生中塑造一批“现代小君子”。
3.课外研究型德育课程。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场所,及自然界、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手段,开展多种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习时空。清明组织学生到县纪念广场祭奠革命先烈;八一组织学生开展“红领巾寻访强军梦”主题实践活动;“每月一事”开展“践行生态文明,守护幸福家园”环保在行动活动;研学旅行,烂漫幸福童年……通过开展课外研究型课程,将课内和课外有机融合,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
4.文化浸染型德育课程。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通过三风一训、三报一刊、两则一规,引导学生文明有礼、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向幸福出发。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雕塑墙、校训墙、愿景墙、誓言墙;“幸福之花”立体雕塑、“幸福之基”浮雕、“携手幸福”主题雕塑、“四叶草园”“和丽学园”“淮浦书院”等校园景点星罗棋布,学生徜徉其间,心情愉悦。《幸福时光》校报,《四叶草》文学报,《幸福娃》专刊、《幸福教育文集》、“幸福之声”演播中心、“幸福小屋”,播撒幸福阳光。入学入队仪式、成长仪式、主题队活动、“幸福大讲坛”、“幸福文化节”,校园里处处飘溢着幸福的气息。
二、打造高效幸福课堂
教学过程的所有行为都指向学生的幸福成长和发展。幸福里实验小学教师能以新课程理念为主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积极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高效幸福课堂。
1.做好“减负增效”大文章。实行课业负担监测与问责。教学管理精细到位,集体备课务实,课堂教学高效,语言文字规范,教学反思成为常态,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注重实效。采取常态性的课堂教学调研,实备课组内轮流上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2.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发展学生优势潜能,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全力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向40分钟要质量。教务处、教科室领导能积极带头上好示范课,同时扎实抓好教研活动,深入开展“幸福发展共同体”活动,让课堂教学研讨常态化。关注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做到评价以过程性、激励性为主,不断丰富评价角度和形式。
面塑社团参加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
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
三、培养优秀幸福团队
教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推进器,幸福里实验小学着力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有益活动,做好课题研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保障和理论支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努力培养优秀幸福团队。
1.共读一本书。“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人生。”江苏省特级教师、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陈云宇校长根据学校实际,建议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并对读书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读书要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开展读书活动以来,老师们认真阅读,细心记录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并能学以致用,用书中学得的理论、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坚持阅读,激发了全校教师的读书热情,契合学校打造学习型团队的初衷,更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
2.讲好幸福故事。每至月底、学期初,涟水县幸福里实验小学“幸福教师论坛”总是如约开讲。每一次开讲,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位位幸福教育的追梦人,用温暖而又充满诗意的情怀,平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与全校教职工分享各自的幸福感言。倾诉各自在追梦过程中的欢乐、感动、泪水……一个个饱含真情的教学案例,生动诠释着幸福里全体幸福教育的追梦人对于学习、工作、学生的热爱!把精彩的故事广为分享,用真实的崇高叩击心灵。一次次分享,似一股奔涌的清泉,悄然引领全体幸福教育的追梦人追寻幸福教育的路经;一次次感动,大家明晰了肩上的责任,不断增强使命担当的意识。
3.让教科研“活”起来。通过骨干示范、专题讲座、案例剖析、自主反思、研训结合……把专题培训与教研培训、教师自培自练结合起来;把课例研讨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全校有课题任务的一线老师达到60%,以课题驱动校本教研等途径让教科研“活”起来,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由教书型向学者型转变。
幸福里实验小学“十二五”期间申报的2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均顺利结题,研究成果丰硕,同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儿童幸福发展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探究讨论式教学研究》正在开题研究。
“向幸福出发!”辛勤汗水催生幸福硕果。近年来,幸福里实验小学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了教育部网络空间推广优秀学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淮安市文明校园、涟水名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新学年,新梦想!幸福里实验小学重整行装,筑梦幸福,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