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10月19日
践行产业扶贫 实现壮村富民
——陈师镇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姜 浩
陈师镇万亩中草药基地发展规划图
今年以来,陈师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达小康”主题主线,聚焦脱贫攻坚,坚持产业扶贫发展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带动就业为突破,以壮村富民为目标,统筹谋划,全力推动,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
截至目前,全镇低收入家庭2204户6619人中,已实现1248户3363人实现脱贫,分别占全镇的57%、51%;同心村、红旗村等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中,同心村于2017年实现村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红旗村今年将达到33万元。
省市县领导调研百药园建设
医联体共建签约揭牌仪式
中草药项目签约
菊花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培育产业载体 激发内生动力
陈师镇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抓住实施1.8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的契机,顺势而为、敢闯敢试,趟出了一条具有陈师特色的脱贫之路。该镇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推动集中居住,解决了空心村问题,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工作中,还未雨绸缪,超前考虑,仅用1个月时间搬迁850户,出现了“排队等签约”的喜人场面,创造了陈师搬迁“新奇迹”。实施土地整理,改变“一家一户”传统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种植转变,奠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整理出1.8万亩高标准农田,溢出建设用地指标2200亩,流转土地1.2万亩,占全市年度的1/10。与此同时,积极实施转型升级,告别传统“稻麦两季”的种植结构,发展中草药规模种植,实现了“高价值、高颜值”的产业升级,种植芍药、玫瑰、丹参、白术、葛根、菊花、射干等12种中药材,并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医疗保健、养生养老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
瞄准主攻方向 集中优势攻坚
建立在平台搭建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陈师镇全力推动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低收入农户脱贫。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同心村实施了药材种植、有机稻米、苔韭种植、光伏发电、冷库租赁等5个项目,今年预计收入达到35万元。红旗村实施了葛根合作种植、苹果种植、稻虾共生、土地流转等项目,今年集体收入将达到33万元,实现脱贫计划。以带动就业为抓手,实现低收入户脱贫。抓住“百药园”建设契机,低收入农户“既得租金又得薪金”,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景,每天60元,每年12000元,实现了“一人务工一家脱贫”目标。组建10个劳务合作社,吸纳劳务人口1500多人,带动1200多户低收入户脱贫。
创新脱贫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陈师镇党委书记左鹏表示,下一步,陈师镇将在现有产业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发展,确保如期实现脱贫任务。
发展“一村一品”,带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目前,该镇尹荡菊花、朱楼蔬菜、寿延金银花、柿元花卉、团结葛根、合心玫瑰、跨河养殖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全镇“一村一品”初具特色、初具规模,将稳步发展、做美做优、做强做大。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搭建更多更广的发展平台。推动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种植的基础上,推动加工业、服务业发展,投资1200万元建设加工房8000平方米,打造中医养生一条街,发展药膳、中医理疗等特色业态。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带动发展。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优先选择菊花、黄蜀葵、葛根等技术要求低、市场风险小、行情好的种植项目,力争发展农户种植菊花500亩、黄蜀葵200亩、葛根300亩,带动更多的低收入户脱贫致富。
昂首阔步马蹄疾,一马平川任你行。面对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陈师镇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如今,在陈师大地上,昔日的贫困村正携手摘掉“贫困帽”,老百姓们也满怀激情地踏上了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百药园
金银花
射 干
玫 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