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8年05月24日

老人健身不妨“慢节奏”

□ 零 星

 

前天傍晚去遛狗,路过小广场,见一群人打篮球,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格外显眼,他和年轻人一样不停地去拼抢篮板。笔者一面为老人旺盛的精力叫好,一面又为老人暗暗捏了一把汗。众所周知,篮球属于对抗性的激烈运动,尤其在争球时,全身的神经、肌肉高度紧张,以适应剧烈碰撞,倘若有哪个小青年控制不住力道,将老人撞个人仰马翻事就大了。

笔者以为,老人的健身不妨“慢节奏”,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现在的老人大多注重健身喜欢健身,健身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喜欢下下棋、打打牌;有的喜欢跳跳广场舞、练练太极拳;有的喜欢散步、旅行,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既锻炼了意志,又开阔了视野。

或静或动或动静结合,是老人们的生活常态。“静”得有品位,小院里种点草养点花,老友来了下棋品茶。“动”得有活力,也很有讲究。小动长精神,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一样达到健身目的。

上面提到的打球老人雄风不减当年,不服老的精神可嘉,但毕竟岁数大了,心和肺已经经不住如此高负荷的运转,如此一味强行启动,留给自己的只能是风险了。

这不是耸人听闻,老人运动不当引发的危险并不少见。活动量过大或激烈对抗,是老人发生意外的高发原因。有些老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的仅凭不服输的心态,不考虑自己的体力、功能下降以及综合协调能力变差等实际情况,盲目高强度健身,导致身体产生一些应急反应,稍有不慎,极容易诱发意外。所以,老人首先要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主要以缓慢柔和为主,放松身心,像打太极拳、散步或小步慢跑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想健身要有“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有的老人一高兴一次就能走个两万步,累了,能一下休息数天,甚至就此告别这项活动,这种健身全凭自己心情的行为着实不可取。

在健身问题上要多一些耐心,只有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收获好心情同时收获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