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8年02月01日
人生花甲才少年
□ 王建成
时光飞逝,不知怎么就到了六十。我不禁有些怅然:人生为何如此之快,让我一下就进入了老年?
六十在民间是花甲之年,也是老年生活的开始。人生到了这个年龄记忆力开始减退了,精神也不行了,身体机能渐渐变差,心态开始平和,争强好胜的情绪没有了,闲事也不再多操心了。
这是这个年龄人的普遍心态,可以理解,也非常应该。人到老年,是生理自然发展的规律,就拿我来说,一进入这个年龄,就开始有老年的状态出现,但我不愿这样一下进入老年状态,我还有许多想法、还有许多事要做。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学毕业后原本该上山下乡的我幸运地进了工厂。在工厂5年得到领导垂青,早早就当上技术员,后来调到了机关工作,接着又到现在的工作单位担任党务工作。
几十年的工作,我一直在努力,没想到工作这么快就到头了,我终于要进入退休年龄。
退休后干什么?难道就这样开始老年生活?
我不愿意。
我年青时就喜欢文学,想成为一个作家。工作之余我一直坚持这个爱好,不断地看书学习写作,少有其它娱乐活动,力求使自己取得一定的成果。
多年来,我出了好几本文学作品集,被吸收为省级作协会员。
近些年我除文学写作外,还在进行地方文化方面的研究,编写了数本地方文史类的书籍。
——临近五十五岁后的那几年,我反而感到要做的事情更多,有很多的东西要写。我常常期望时间慢一点,让我有精力完成一些事情。
可光阴不由人做主,我现在一下活到了六十,进入了人生的老年阶段。今后还能否保持过去的状态?是像许多老年人一样过着安闲的日子,还是继续进取,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我陷入了沉思。
我联想到许多令人敬佩的前辈,他们当年虽老但雄心不改,一直保持着少年的心态,努力笔耕不辍。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倪焕之》一书成名,到了六十岁后他不服老,一直坚持到了去世前还在写作。他说,我把老年当作少年,所以没有老的心态。著名作家巴金六十岁时还和壮年时一样写作不减,到八十岁时仍说“人生从八十岁开始”,始终保持少年的心态,一直写作到最后一刻。
他们的晚年焕发出人生的异彩,给我以启迪和榜样。我想一个人只要心态保持年轻,不断进取,就永远不会衰老。我刚刚六十,还是老年人中的小弟弟,虽然有老年的年龄,但不应有老年的颓丧。
我工作的时间结束了,但我的奋斗没有结束。我有许多事要利用老年时光来做——如文学写作,如地方文化的研究。我只要保持少年时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就会有美好的晚年生活,就会发挥最后的余热,创造最好的人生价值。
从少年到老年似乎就是一瞬间,然而只要保持好一颗少年的心,人生就永远不会衰老,心态就一直会年轻。少年人的乐观、求知、上进等是老年人学习的榜样。
人生的老年有阅历,有思维,有经验,但也有很多弱点,包括身体、思想、精力等,也许会时时困扰着你,让你力不从心,但只要注意克服,调整好心态,科学安排好生活、锻炼、医疗等,就能战胜这些弱点,就能像少年人一样学习、生活、工作。
人生花甲才少年,不悲观,把老年当作少年,让自己的老年充满少年的欢乐,充满人生最后奋进的新鲜活力。
——这些,我会努力做到,也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