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6年12月12日

“推门听课”笔谈

用心 精心 匠心 有效 高效 长效

——皇甫正青老师课堂教学点评

□ 朱彦武

 

听过许多高中语文老师上的选修课,总感觉效果不佳:他们不是上成活动课就是上成大学选修课,或是应试复习课。

这违背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初衷。

最近,我听了郑梁梅高级中学皇甫正青老师上的一节选修课,他很好地把握了选修课教学的要诀,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浓郁的“选修味”,皇甫老师对教学的用心、精心与匠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皇甫老师上的是《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边塞诗”专题,他的教学定位首先是“选读”,即通过阅读边塞诗中的佳作,来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即对这些佳作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看好处”“说好处”。再次是“鉴别”,即能对这些边塞诗评判优劣高下。为此他在课堂上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重视学生情感的陶冶,重视学生鉴赏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他的目标定位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十分准确。

在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课堂的主旋律,真实的教学就是在不断地产生问题和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的,问题是合作探究的核心。皇甫老师的这节课在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方面做得很好。首先是问题非常明确,有形式有内容,如在探究边塞诗思想主题时,他设计这样的句式:“通过____(相关诗句),表达    ____(思想情感)”。用问题驱动来带动师生的深度互动,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其次是学生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都有成果展示,这表明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回答问题准确率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自主阅读、自我解疑,通过自读、自悟、自得,让学生从“读得懂”转变到“懂得读”,皇甫老师这节课很好地体现这点。他课前让学生收集边塞诗,课堂让学生展示边塞诗,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探究边塞诗的特征与思想主题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力求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大匠能给人规矩却不能使人巧,“规矩”可以教,而“巧”不能教,只能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悟”。

选修课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所以要求教师在习惯于单首诗教学的基础上,再从课程整体上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皇甫老师打破选编教材的编排体例与特点,按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咏物诗、贬谪诗等分类进行整合。表面看,仅是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其实是给学生提供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弄懂一类诗歌的可能,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是对学生学情与学习兴趣等个性化需求的充分尊重。

皇甫老师是一位功底深厚、踏实认真的青年教师,他勤于思考,独辟蹊径。他巧妙的设计既彰显语文选修学科的特点,又让课堂显现别样的风景。在课堂上,他关注的不是专家的个性化鉴赏结论,而是举一反三的规律,是学生鉴赏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因此,他的课不只是有效、高效,更是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