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29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魏南枝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紧密的一体化事业、一体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齐头并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陷阱,而且因强大的社会主义精神力量而更持久。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相统一,既蕴含着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体现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特殊性和开创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本就包含社会主义政治目标;同时,现代化的实现又离不开社会主义方向所提供的政治保障。
科学社会主义本质上强调现代化建设必须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到基础性作用,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且必要的智力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中国的现代化筑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并且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国家的发展强大、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仅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深刻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而且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把西方发达国家顺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串联式”发展过程改造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方式,让科技发展由“跟跑”逐步转向“并跑”和“领跑”阶段。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进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奋进,开辟了以义导利、以义制利、以义获利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不断发展繁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眼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注重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内容。“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努力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统一的发展,为实现“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作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主体力量,也是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共享者、受益者。我们坚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将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