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5日

力续地方文脉 畅评淮上方家(六)

——读《槿轩诗文选集·槿轩序跋》

■ 刘奋武

 

求是求同求创新

 

由于长期从事史志工作,先生撰写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字材料,成果丰硕。更让我们惊叹的是,先生对史志工作的开展有自己的思想,总是能根据收集的资料来决定具体呈现形式,并不拘泥于陈式。换句话说,他在立足史实的前提下总能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尝试,而且总能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新尝试至少在三十年前就有了“试验田”。

在《“淮安历史文化丛书”后记》中,先生讲述了其编写《淮阴市志》时的“出格”做法:“‘概述’受篇幅和反映地方特点等要求的限制,很难完整揭示一个地方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而‘大事记’一般篇幅都较长,以时为序,穿插分割,完整事件分记数处,显得凌乱而面目模糊。于是决定用‘史略’取代‘大事记’。初稿完成后,几经修改,分送同行专家征求意见,其效果和反映实出望外。《淮阴市志》正式出版后,专家学者多撰文评述,赞为创新。”

文中所说的《淮阴市志》当为1995年3月份出版,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列工程。当时先生为主编,同时也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负责全书的总纂定稿、通校及技术处理工作,社会类的大类分纂,并编(写)纂史略、建置、洪泽湖、中国共产党、人物、历代修志考述、凡例、市志编修始末和有关问题的说明,以及水利等8卷的部分章节或概述。该志的编纂工作发轫于1986年3月成立市志办始,到1994完成任务,历时8载有余。那个时代电脑尚未普及,光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就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有不少参加编纂的同志先后调离或退休,他们所搁置下来的有关工作只好由总纂组成员来分担。先生在大量繁杂的工作中仍能以主要精力投入到志书体例的创新中,一般人恐难以分神。该志书的成功编纂,给后来的《淮阴五十年史》《淮安史略》《淮安史话》《淮安历史文化丛书》等重要史料的编修工作提供了范例,也使得编纂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先生的创新之举还集中体现在他有意无意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群体塑像上。在诗书画印方面,有表现一人多艺的,也有表现多人合艺的,如四人展、伉俪集、师徒集等等,也有一人多艺的,多人多艺的,某社会组织的某种艺术展览等活动,五花八门,形式多样。如此内容,在本册中比比皆是,当然,更少不了这些文艺家的雅集唱酬等交往细节,述其行状,举其风采,赞其文笔,叹其诗才,不一而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治昌明时代,部分文人群众的生活片段,勾画出栩栩如生、各具神态的淮上文艺家长卷,展开一幅充满地方气息的文艺群体的“清明上河图”。仅举一例来说明,他在《“百花百年——诗书画印四人集”前言》中有精彩描述:“在举国同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和好友王子洲、章侠、吴自标联手,在举办别开生面的纪念性展览的同时,出版了这部融诗、书、画、印艺术于一体的作品合集。我们四人中,唯王子洲不是淮安人。记得十几年前,在庄辉做东的一次宴会上,与子洲初次把晤。他极具艺术天赋,充满豪气与正气,从言行举止中可以感受其肝胆照人,而酒酣耳热之际,更以其荡气回肠的歌声赢得满堂喝彩,遂订交……”文中除了没有对自己的具体描述,对其他三人都有如素描般的描写刻画,以及四人合作的这个作品合集的缘起和其中的细节。在其他多篇文章中都有对淮安文艺家群体类似的展现。

先生在其中的一篇文章中以丰富的阅历总结道:“诗人无一不是性情中人!”事实上荀丈德麟先生自己就是性情中人,这与诗无关,与酒无关,与本性有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