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31日

大飞是怎样“飞”起来的(上)

■ 解宗举

我们村的名字叫大飞。据史料记载,从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涟水建县开始,大飞的地名就是大飞,叫大飞镇,到了民国元年又晋升为大飞市。这片神奇的土地名人荟萃、人才辈出,有大寺庵以及龙王庙等古建筑物。

大飞人民多年来始终怀想20世纪60、70年代的老干部高瞻远瞩,求真务实,总是本着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带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创下了光辉业绩。在毛主席“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下,党支部书记时长生、革委会主任罗会尧带领全体党员、广大干群艰苦创业。全体干群“飞”上了南大荡这块草籽不生的荡区,向飞沙地、盐碱荒地要粮。

这里是千亩锅底洼、死碱荒、废沟塘、死水网,天晴三日冒白霜、大雨一下水汪汪,有99个废沟塘、3个破窑厂、2个乱坟坑、1个高屋基。从着手改土治水开始四年多,大飞干群每天坚持“三个急匆匆、两个黑洞洞”的苦干作风,战严寒、斗酷暑。冬天头顶霜、脚踩冻、眉毛胡子长上了“冻铃铛”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遇到风雪恶劣天气整个工地都是“白毛女”“白毛男”。夏天连续顶着38℃烈日高温,在闷热难忍的洼地里无树无物遮荫挡阳,早晚蚊虫叮咬,饿着肚皮拼命干,对荡区进行了水、土、肥、林综合治理,将其改造成了沟河纵横、桥涵座座、田方地平,旱能灌、涝能排的亩产吨良田,实现了在向国家公粮交足、彻底让老百姓肚子吃饱的基础上集体还有剩余16万斤应急储备粮的奋斗目标。大飞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低产不稳面貌,精神上知足、粮食充足、吃饭满足,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先进典型。那个火红年代,大飞美名远扬,引起了省内外媒体记者争相采访报道,省内书画家亦跃跃欲试,浓墨重彩地讴歌赞美大飞,绘制了《四年大飞》四条屏、《大飞春旱》《大飞新貌》先进人物解中祥、解育新的群众代表素描,描绘出一幅幅惊天动地堪称经典的壮丽图景,记录了大飞人民战天斗地夺丰收的豪迈气概。这些画作用墨精细、图案美观,人物栩栩如生,为大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再现了当年的真实场景与历史。两位老支书先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华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大飞人民最高、最大的光荣历史。大飞知名度飙升,因为它是排在大寨、红旗渠后全国第三名苦干实干的农业先进集体。

20世纪70年代初期,淮阴地委书记丁铁、涟水县委书记倪克俊、革委会主任孙步坦等领导常来大飞视察、指导工作,多次到大飞召开全县三级干部现场会议。公社领导更是为大飞忙碌不停,也经常到大飞召开公社三级干部会议。当年的大飞形势喜人又形势逼人。1972年8月,淮阴地区委员会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大飞大队四年“大飞”的经验,要迅速改变淮阴地区一些低产不稳社队的农村农业面貌,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专门到大飞大队召开了全地区六百多名干部参加的观摩现场会,给大家震动很大、启发很深。参会的干部和部分公社、县的领导表示,大飞大队四年能“大飞”,他们同在一个地区,条件相差不大,同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大飞短期能做到的,他们也一定力争做到,纷纷作了表态发言。会议结束后,一个学“大飞精神”、建设大飞式农田的运动在淮阴大地上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四年大飞》这篇报道于1972年9月8日“飞”上了新华日报的头版头条;197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大飞大队实现每人一亩高产稳产田》;1972年10月13日,《愚公移山精神谱新篇》《多快好省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两篇文章刊登在新华日报上。1972年10月30日,中共淮阴地区委员会发布了186号文件《关于学习大飞大队经验的决定》。1972年11月,中共淮阴地区革命委员会印发了《学习大飞大队高速度高标准建设高产稳产田》的书册。新华日报1972年12月6日刊出《认真推广大飞大队农田基本建设经验》,1972年12月21日刊出《展翅高飞》。1973年1月2日,人民日报刊出《大飞真的飞起来了》。

江苏省委书记彭冲先后两次带领全省各地区主要领导到大飞南大荡现场的“金銮殿”上视察、总结学习推广经验。彭书记平易近人,视察期间坐到田埂上和大飞社员拉家常,谈发展规划,场面十分融洽。省委宣传部门还专门拍了照片和新闻纪录片。回到省城后不久,彭书记就号召全省人民学习“大飞精神”,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全国学大寨,全省赶大飞”“苏南学华西,苏北学大飞”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外省也都有人来大飞参观、学习、取经,当时大队部门前广场上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拖拉机、小汽车、大货车、大客车载人来参观学习,车辆太多停不下就停到后面街心路上,东到废黄河堤脚下、西到中心沟路上,天天车水马龙,从早到晚人山人海,接待繁忙。涟水县委领导常在大飞,看到干部实在太忙,经过慎重考虑在大飞成立了参观学习接待站,县水利局副局长侯汉恩、周亚等人先后为站长,带领参观团边看边讲解。

1973年8月24-28日,1977年8月12-18日,时任大飞大队党支部书记时长生,先后两次赴首都,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华主席的亲切接见。十大会议散会时,各位代表很尊敬地请毛主席老人家先走,时长生坐在第七排。近距离见证毛主席说 “你们不走,我也不走”的感人场面。1975年,大飞大队后任党支部书记罗会尧到省城参加江苏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路线对头 就能大飞》的精彩发言。会议期间的一个晚上,受南京师范学院领导邀请登上大学讲台为全体师生热情演讲,介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四年大飞的苦干实干,讲述勤劳奋斗的“大飞精神”和改土治水的动人事迹,不断得到广大师生雷鸣般的掌声。驻涟部队也曾邀请罗会尧为官兵作过改土治水的演讲。

1977至1979年,《大飞在黄营、黄营又大飞》《力量在群众,关键在领导》,《飞向新的高度》等多篇宣传大飞的文章先后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号召全省人民“学大寨、赶大飞”。1979年12月28日下午3时,罗会尧代表大飞人民到北京参加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全国劳动模范授奖仪式,罗会尧捧回华主席亲自为大飞大队颁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嘉奖令”奖匾并得到了华主席亲切接见,大飞当时也是苏北唯一获此嘉奖的全国农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