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2日

玉祥家的致富路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通讯员 杨子松

石湖镇瓦房村苏码组村民苏玉祥、吴立平夫妇今年都六十几岁了,原来仅靠种五亩多地维持生活,夫妻俩在地里精耕细作,忙忙碌碌,平时虽省吃俭用,但到年底收入所剩无几。眼看孩子快长大了,家庭开支越来越大,这可怎么办?

作为当家人的苏玉祥思来想去,饭到口没味,彻夜难眠。有时到田间来回走动,东张西望,妻子关切地问:“哪里不舒服吗?”他笑着说:“有人发‘羊’财,我想发牛财。你看,田里那么多庄稼秸秆没人要,沟边路旁那么多青草没人割,我们如果养牛,这些都是饲料啊!”

吃苦耐劳,养牛致富。夫妻俩商定,先买三头小牛试养,等有了经验见了成效后再多养。他们搭建好牛棚,就到外地去买小牛回来饲养。他们放牛、割草、粉碎饲料,还要喂牛、清除牛的粪便等,虽然比以前辛苦,但收入比以前多了。

后来他们逐年扩大规模,最多时养了三十头牛。规模大了,必须要有养牛方面的知识。苏玉祥虽然不识多少字,但有一股子钻劲。经人介绍,他到南京一家养牛专业户那里去学习了一段时间,牛的各个生长期如何配料、母牛从受孕到生产整个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及一年四季怎样做好防疫工作等,他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养牛知识。

他们种的五亩多地和菜园子用牛粪作肥料,施化肥少了病虫害也少,还比原来长得好、产量高。现在,他们打算用牛粪养殖蚯蚓,再走一条新的致富路。

刻苦钻研,技术致富。苏玉祥的儿子苏伟伟中学毕业以后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想到外面去闯荡。苏玉祥就叮嘱儿子,在外一定要专心学好一门技术。

苏伟伟到南京后,牢记父亲的话,先是在一家汽车修理公司上班,跟师傅认真学习,平时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不少汽车修理技能,一年下来,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该公司财务吕慧和苏伟伟相识后情投意合成了恋人,两人结婚后该公司老板对他们说:“我可以安排你们到一个分公司去自主创业,凭你们俩的才干和能力完全可以打开一个新天地。”

小夫妻俩不负期望,到了分公司后凭着过硬技术和真诚的经营理念,很快打开了市场,顾客源源不断,成了当地很有名气的小老板。

富不忘本,热心助人。苏玉祥一家从老到小心地善良,为人处事广受好评。庄上好多人家菜园子都是用他家的牛粪做肥料,需要就去拉,大家也不客气。村里有一农户也想养牛,苏玉祥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人家,并亲自上门指导,热心为牛接生,还免费为他们粉碎饲料。现在,这户人家已发展到养十头牛。

去年8月份,苏伟伟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家里。晚上,看外面一片漆黑,路上虽有水泥路,也没有多少人走。询问原因,原来是天黑坡陡,人们害怕摔跤,尤其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苏伟伟和家里人商议,一致赞成装上路灯。于是,他们捐出三万五千元,由村干部购买所需材料。到了国庆这一天,路上灯杆竖起来了,晚上,从南到北20盏太阳能灯亮了,原本到了晚上就漆黑一片的路面一片光明,照亮了村民们的心。现在一到晚上,人们成群结队地在灯光下尽情地散步,他们喜气洋洋,同时也在赞扬能人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