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2月12日
故乡是心灵的归宿
■ 融媒体记者 徐 强
大年初一,G1782次高铁缓缓驶入涟水站。朱思琼牵着女儿以纯的手,听着寒风中的熟悉乡音,心中涌动着万千思绪。这趟跨越五百公里的旅程,不仅拉近了与家人的距离,更让她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日新月异和时代的蓬勃发展。
以纯仰头看着电子屏上的“武汉~涟水2小时58分”,好奇地问:“妈妈,你年轻时候真的要坐一整夜火车吗?”朱思琼回想起2008年春运时的艰辛,那时她蜷缩在硬座车厢连接处,与现在的便捷舒适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今,高铁站内智能导航机器人热情地为旅客指路,候车厅内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香气,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而美好。“以前觉得武汉是远方,现在涟水成了心灵归宿。”她笑着递给女儿一支家乡生产的草莓味文创雪糕,那是对过去的一种甜蜜致敬。
回家路上,她们途经刚通车不久的淮浦北路,只见路面铺设得平整如镜,黑色的沥青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宛如一条黑绸带在城市中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坛里的鲜花争奇斗艳,与宽阔的道路相映成趣。车辆在这条道路上行驶,畅通无阻,没有丝毫颠簸,一下子拉近了远方游子回家的路。“妈妈,你看这路修得多好啊!”以纯兴奋地指着前方,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喜悦。朱思琼微笑着点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是啊,以前回来要往东绕一大圈,现在真是近了不少。”穿过那条在梦里出现过许多次的乡间小道,朱思琼带着女儿回到了家。推开家门,厨房里飘出柴火灶炖羊肉的香气,那是父亲坚持保留的“年味仪式”,也是家的味道。
夜幕降临,朱家老宅灯火通明。八仙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真空包装的武昌鱼与涟水捆蹄“交相辉映”,家族微信群里更是下起了“红包雨”。当智能音箱用淮剧唱腔报时零点时,三代人同时举起手机,记录下抖音直播的烟花秀和院中升腾的焰火,它们在夜空中交织成一幅璀璨夺目的画卷。正月初五,以纯在作文本上写道:“这次回乡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和时代的进步。从高铁的便捷到智能导航机器人的普及,从仿古街巷的韵味到数字乡村的勃勃生机,每一处都让我流连忘返。”这个在都市长大的孩子,如今举着云台相机穿梭在文化馆、垂钓基地等地方,用镜头记录着家乡的点点滴滴。朱思琼翻看女儿拍摄的Vlog,忽然明白了父亲电话里常说的“家乡变化真大,你要多回来看看”的深意。
返程列车启动时,以纯怀里抱着外婆亲手缝制的艾草龙形布偶,背包里塞满了家乡地理标志产品鸡糕和蹄。她趴在车窗边,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和早开的野花,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不舍。铁轨延伸处,城市与乡村正携手书写着新的团圆叙事,那份浓浓的乡愁和亲情将永远镌刻在她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