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7月31日

“四季村晚”唱响乡村振兴幸福歌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通讯员 孙晓东 杨加堂

 

接地气,聚人气。村民们自娱自乐,秀出了新时代新农人的文化自信。小舞台,大能量,曲艺之间流露出乡村发展的真谛。农文旅,三结合,四季“村晚”唱响了乡村振兴进行曲。近日,“四季村晚”巡演走进南集镇范荡村,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一场文化“大餐”。本次 “村晚”在热闹红火的开场舞蹈《大丰收》中拉开帷幕,淮剧《杨排风观灯》、淮海琴书《水牛牵鬼》、小品《喜宴风波》等16个精彩节目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今年以来,我县为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积极打造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生态链,常态化组织开展“四季村晚”“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常年送戏下乡64场,文化惠民541场,让“送文化”“种文化”“创文化”的生态链热在基层、乐在群众,集聚乡村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在“四季村晚”举办中, “村晚”到底演什么?让村民说了算。从组织到策划、排练到演出,村民都是真正的主角,演出的内容也是高度“本土化”。让那些 “野生”的热爱艺术的村民或专业的艺术家都可以走上村晚舞台,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如淮剧《杨排风观灯》、淮海琴书《水牛牵鬼》、小品《喜宴风波》等,都是村民在农忙之余排演的优秀节目。每到“村晚”演出之时,这些节目一经出场,便引得满堂大笑,叫好声向四周蔓延,成为乡村振兴进行曲的曼妙音符。

“四季村晚”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结合,为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也唱出了美丽乡村的蝶变新生。因此,今年以来,我县注重“四季村晚”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和打造,通过开展全县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会演”暨“四季村晚”优秀节目遴选活动,遴选了以歌曲、舞蹈、戏剧、曲艺、器乐、小品等为主,并融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淮海琴书、工鼓锣等元素,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突出地方民俗文化以及演出所在的历史文化。同时有计划地在全县16个镇(街道)开展“四季村晚”演出,形成了办“村晚”、演“村晚”、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展现了以“农”为根基、以“文”为神韵、以“旅”为表现的乡村独特的宣传窗口,进一步盘活了村落文化深厚资源,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已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文化娱乐模式。村民们的节目,整合生活方式、节日习俗、非遗工艺、民间文艺,融入乡土文化、乡村旅游,扎根于乡土、承载着乡音,演身边人、说心里话、赞新生活。下一步,我县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入“农文旅”的乡村振兴新坐标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以基层群众为主体,以文化活动为抓手,通过完善文化阵地、创新文体活动和提升志愿服务,让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助力“四季村晚”等文化品牌的打造,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在家门口品味文化大餐、体验传统民俗、享受 “文化盛宴”,为乡村振兴增动力、强合力、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