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8日

怀念奶奶

■ 罗 永

 

奶奶生于1927年,离开我们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奶奶出身小家碧玉,是独生子女,读过小学四年级,17岁和我爷爷结婚。老舅太爷是个经常跟船外出的生意人,见多识广,所以比较开明,奶奶的小脚最终没裹成。

奶奶宽厚礼让,传承了良好的家风家教。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待人热情,尊老爱幼,和睦邻里,讲话有分寸,老称老,少称少,从门前路过的人无论认识不认识,都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她乐于助人,遇到山东过来换红盆乌盆的农民(换点粮食回家生活)或手艺人路过讨宿,她从不拒绝,整点细草铺在锅门口让人家对付一宿,在家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供饭给人家吃,人家临走时会送上两个盆,但她都坚持不要或者留下再拿点粮食给人家。

奶奶可说是兰质蕙心,传老舅太的代。她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老少的衣服她都能裁能缝有模有样,针线脚非常匀称平整,一根针钉出的纽扣条圆润紧实,一把锥子盘出的纽子大小一致且非常紧实。20世纪90年代我堂弟开裁缝店时,还让奶奶帮忙给一些顾客做传统的对襟褂子打纽扣。她做的虎头鞋眼圆耳翘、活灵活现,让小孩子更加虎气生生。奶奶还有一手好厨艺,她包的馄饨皮薄透亮,小巧味美;她常年称饺子为“万万顺”,捏饺边时从来不打褶子,但饺子都是坐着的;用梅豆角下面条,她习惯将豆角切成约一寸长的细丝,既整齐美观又容易煮熟、入味,还把青豆角丝和面条一顺头挑到碗里,整齐地堆在面汤上,挑起你的食欲。奶奶做鸡糕甚至比周边厨师还略胜一筹,她选材精,没有鸡脯肉就用剔除白膜的猪里脊肉,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猪脊背上肥肉,再选择剔除上层粉油的山芋粉,保证了鸡糕的纯净嫩滑。尽管我家现在也每年都做鸡糕,许多亲戚朋友吃了都说好,但在口感上特别是在“精”字上难和奶奶做的相比。我读高中期间,每月回去奶奶会炒点炒面粉用瓶子装好给我带上学校,她做的“三合炒”湿而不腻、干而无粉,唵上一口,香气撞击味蕾,暖流迸发全身。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奶奶思想也是进步的。听我二爹(爷爷弟弟)说,我爷爷很早的时候就在家办私塾,黄锅甑成为八路军游击队根据地后,爷爷为了寻找组织,选择到黄锅甑教书,在校长陈再元的介绍下秘密入党。入党后,他白天教私塾,晚上带着手榴弹搞串连、为抗战奔走。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失利后,朱码以南、盐河以东都沦陷为国统区,村上一些人摇摆不定,有的加入了还乡团。1948年的一天晚上,乡公所同志在我家开会并过夜,爷爷彻夜警戒,发现情况后立即让其他同志撤离,爷爷自己没走掉,隐藏在西山头夹墙内,成功脱险。第二天晚上乡公所转移到我们村桥东组郑玉竹家过夜,被还乡团人员发现,来了一个中队,把郑家团团围住,门口架起两挺机枪,乡公所同志凭着两把盒子枪沉着应战,墙头翻进一个打死一个,还乡团狗急跳墙,用柴草把房子围起来,放火烧,院内共有八位同志,被活活烧死五个,两位女同志突围不成功,被乱枪打死,左士留乡长子弹打光后,被还乡团拉出来用铡刀铡下人头,壮烈牺牲,当晚我爷爷因去蒲安送信,躲过一劫。第三天晚上剩余的几位同志移到蒲安集,在一位地下党家里开会、过夜,又被还乡团发现,但全部成功突围。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先后担任多所学校的校长,并兼任王集区文教系统党小组长。涟水县第一次评选模范教师2名,爷爷是其中之一。1953年爷爷因病去世,还未满26周岁。爷爷逝世后,奶奶悲痛不已,但她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发扬了爷爷的品格,勇敢地挑起家庭重担,在老太爷和老舅太爷的支持下,抚养年幼的伯父、姑姑、父亲,哺育爷爷去世那年重阳节出生的三叔。她教子严慈并重。老家原来多盐碱地,收成甚少,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村里像父亲他们那个年龄的少年多数都外出讨饭,伯父和父亲即使饿瘫在堤边,奶奶也不让出去讨饭,老太爷饿死时年仅64岁。那个困难岁月,奶奶仍不忘让子女读书,除了上高中时推荐不上而放弃;到孙子辈有11个人,无论男女,奶奶都强调要读书。我们那个年代的同学中也有一些人因家庭困难辍学,堂哥家也曾数次断炊,但牢记奶奶坚持的 “守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孙耕读两行”家风,没有辍学,姐姐的幼师、妹妹的幼师都是在奶奶的支持下读完的,最终都派上了用场。

奶奶宽严有度,特别疼爱我们孙辈。有记事影子时,我们生产队还没有水稻,她用一杯小壶饭喂几个人;一到秋冬,她不畏严寒,到河边捡点大柴(芦苇),等到春天时扛集市上卖。赶集时,她扛根部,我和堂哥跟后面扛梢子,其实就是跟到街上卖掉柴后能买根油条吃,有时两人一根,有时一人一根,但她从未尝过一口;对孙女孙媳妇,她同样关爱备至,悉心传授生活经验,她们坐月子时亲自煲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给我奶奶落实了遗属补助,孙子们的压岁钱当年都涨到了2角,每年为了发压岁钱,她都是提前多少天找小店换新钱。20世纪80年代初,奶奶被选为县妇女代表,我还记得老宅贴过一张县里颁发的“五好家庭”奖状,上面是奶奶的名字。

奶奶意志坚强,经历离乱沉浮,阅尽世道沧桑,尝遍人间苦辣酸甜,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维护着家庭的团聚,在最困苦的环境中完成赡养长辈、哺育儿女的重任,她含辛茹苦的付出,将铭刻子孙心中;她坚忍顽强、正直善良、宽厚礼让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子孙后代铭记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