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1日
涟水话里的饮食和烹饪(三)
——涟水方言概说之五十八
■ 万洪勇
以前没有冰箱,正月里的熟食、熟菜存放久了表面会生出白色的霉,这已是轻度变质,如不及时处理,难免会发生转味(也称走味),要不时回锅蒸馏一下,以保持食品的新鲜。这种白色的霉,涟东人称为白“毛(音调同“包”)”,涟西人称为白“包”,而“毛”和“包”的本字则为“醭bú”,音同“不”,声调同“浮”。韵母u(务)和ao(奥)在普通话里存在着转换关系,如“瀑”有两读,一读bào,音同“暴”,指河北的一条河,一读pù,音同店铺的“铺”,指瀑布。再如“堡”,共有三个读音,碉堡的“堡”音同“保”,另两个读音韵母都是u(务)。考虑到重唇音声母b、m、p存在相互转换的情况,涟水话将“醭”说成“毛”和“包”,则可谓照字读字、有根有据。
在正式烹饪之先,有些食材要做超前处理,以符合烹饪的要求。这当中就有一种叫做“紧”的处理方法。“紧”与“焯”“汆”比较相似,都是将食材放进沸水中加以轻煮,然后捞起沥净晾干。“紧”豆腐是为了去除豆腐里的酸水和苦汁,“紧”血料(即畜禽的血液)是为了让其固化成形,这都要掌握火候,避免食材被处理得太老或太嫩。也有“紧”猪肝、“紧”茶干的。 “紧”的本字可能就是“紧”,意谓使紧缩而去汁水。
做虎皮肉选的是带猪皮的五花肉,先水煮,这道工序相当于“焯”,煮到七成熟捞起,趁着水气用酱油酱制,晾干之后再经日晒,最后进行油炸。做叉烧肉选的是猪的腿子肉或腰脢肉,先酱制,再作轻微的油炸,最后加糖、盐、酱油、八角等进行水煮,做成的叉烧肉汪在卤汁里,切片装碟的叉烧肉上面通常要浇一层卤汁,这样更入味、起鲜。腰脢的“脢”字很古老,起码在秦汉之际就已出现,现代注音为méi,《说文》释为背肉,《广韵》释为脊侧之肉,《韵会》注音为“枚”,和现代的注音完全相同。“脢”俗写为“梅”或“眉”,正字鲜有人用。当年南师大菜目牌上有“糖醋里脊”,我一时竟不能知其意,“里脊”原来倒是腰脢的俗称,敢情南师大还没有涟水有文化呢。
做熏烧肉选的是猪头肉,先放在锅里烀熟,但不能烀得太烂,要保持一定的硬度,捞起晾干后在其上涂抹糖色,然后放入锅中用红糖、茶叶熏制。做红烧肉、红烧排骨和甜肉也要加糖色,为使菜品颜色好看。做甜肉和做红烧肉选的都是带猪皮的五花肉,都切成麻将大小的肉块,不同的是,红烧肉是连肥带瘦,而甜肉都是肥的,红烧肉不用在水里煮,而甜肉需要将大块肉先在水里煮到七成熟,然后捞起切成小块,最后才用白糖或红糖加少量的盐进行烹制,在锅里要熬到相当的程度,黏丝丝、软绵绵、甜习习的,有到嘴即化的稀花烂感觉。做熟牛肉要先将生牛肉用盐“码”一“码”,再用盐卤酱一酱,然后下锅烀,如此烀出来的熟牛肉才显得色亮味香,口感十足。“码”就是用盐珠子涂擦腌制,其本字未明。
除了盐卤、糖色,涟水的烹饪还用到糖稀,这三种辅料非常传统、经典。
盐卤与涟水的家庭作坊的制盐小工业有关。用海水制得的大粒盐叫大盐,价格比较贵;家庭作坊用家前屋后、圩里圩外的碱土、硝土做原料,用水溶解所含盐分,过滤后熬成的小粒盐叫小盐。碱土的识别很容易,硝土的识别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小盐即硝盐,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一般是含有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等杂质的氯化钠,味道偏苦涩,不过价格比大盐便宜,当年,大盐一角三分半一斤,小盐只有八分钱一斤。小盐虽然不值钱,但在小盐制取的生产线上所制取的盐硝和盐卤却是售价不菲、大有可图。盐硝即芒硝,是制作烟花爆竹的主要材料,涟水的近邻阜宁、楚州是烟花和鞭炮产地,涟水本地也是鞭炮产地,盐硝供不应求。盐卤是具有一定浓度的深红色液体,是饮食行业的原料之一,除了烀牛肉用到,做豆腐也用到,豆腐有道“点卤”的工序,点的就是盐卤,它是我国数千年来豆腐制作的传统凝固剂,以之作为凝固剂,溶解性好,与豆乳反应速度快,凝固速度也快,蛋白质的网状组织容易收缩,做出的豆腐口味高,所以盐卤也是畅销产品。盐硝最贵,盐卤次之。盐硝成品呈坨状,主要是外地客户前来购买。盐卤主要是本地人购买。在猪肉七角二分一斤的时候,盐卤售价是一碗一角五分,这个碗叫“二碗”,比吃饭的大碗小。卖家为了表示优惠,在卖盐卤的时候会饶一勺给买家,这里的饶有个特殊的说法,叫“瞻”,其本字未明。所以说,家庭制盐小作坊一举而三得,只要经营得当,这种营生还是很可以的。以大程集为例,小盐作坊很多,以至于在公社化初期,政府曾将这些业主组织起来,搞集体经营。
做大菜还须备有膏汤、小粉这些辅料。膏汤就是荤汤,荤汤即肉汤,就是烀过猪肉、猪骨头或鸡肉的汤。做大菜添加膏汤,可以使菜品味道起鲜、汤汁浓稠。膏汤通常是用猪圆骨加上生姜、大葱烀制。小粉是用来勾汤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菜品汤汁的粘稠度。小粉是小麦面粉制作面筋而得的副产品,也就是小麦淀粉。涟水做菜,传统的勾汤用的多是小粉,现在多用芡粉和玉米淀粉。小粉在擀面条、擀馄饨皮的时候还有妙用,将其撒在面皮上,擀的时候不黏擀面杖。
糖色是用红糖炒至半焦而形成的深棕色半流体,是烹制菜肴的红色着色剂。烹制红烧鱼、酱鸡、鸭、卤酱肉,使用糖色后,成菜红润明亮,香甜味美,肥而不腻,家庭可用油炒法制作。糖稀是含水分较多的麦芽糖,为浅黄色粘稠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麦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味甜柔、爽口,广泛用于糖果、糕点制品,如打烧饼、打朝牌的时候,就会用排笔蘸糖稀在面剂子上先行涂刷,然后再将其贴到烧饼炉内烘烤,使用糖稀打出的烧饼和朝牌确实是颜色黄亮亮、味道香喷喷。糖稀书面语叫“饧”,读作xíng,音同“形”。“饧”字也指糖块、面剂子等变软,如和好、揉好的面团在进一步加工或烹饪前要静置一段时间,使面团松弛缓解,延展性增大,便于下一步工序的进行,这个过程就叫“饧”,《现代汉语词典》对“饧面”一词已作了通俗处理,记作“醒面”。糖色与糖稀很相似,区别在于糖色较稀而糖稀较厚,糖色用于做菜而糖稀用于做面点。据说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传统的糖色和糖稀,所以相关的菜品和面点观感和口味均显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