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5日
要从细节上关爱老人
■ 常 青
上个月,笔者一个朋友的老母亲去世,家里只剩下老父亲孤零零一个人,而朋友一直在外地工作,因为种种原因又不方便将老父亲接过去照顾,最终不得不将老人送到了县里一家敬老院。可谁也没想到,不到两星期,老人就得了一场大病,没有办法,朋友只好克服困难将老父亲带到自己身边,可他发现老人常常半天不说一句话,有时还会偷偷流眼泪。
朋友后悔当初将老父亲送到那家敬老院,他说其实老父亲一直是排斥的,觉得去那儿很丢人,是被抛弃了。但当时朋友并没有将老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导致老父亲得了这场病。
到了晚年,很多老人的心态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这几乎都是外在因素的强力介入而改变的。比如朋友的父亲,他现在低落的情绪至少有三重因素的影响:一是丧偶,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心里肯定是孤独寂寞的;二是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多时候鞭长莫及,其内心的惶恐是可想而知的;三是住进了敬老院,他错误地认为这是被家庭抛弃了。这三条累加起来使他深深地恐惧起来,怎么可能不生病呢?
俗话说,要把老人当孩子待。意思是说关心老人与关心下一代一样重要,都要尽心尽力,但实际上,这祖孙的“待遇”很难做到一样。不少人对培育子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时刻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而照料起自己的父母来却是大大咧咧,忽略了一些细节,导致老人心里不舒服,日积月累,自然就会生出毛病。
令笔者高兴的是,朋友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把老人留在身边,至少让老人心里的不安减少许多。不久前,笔者与老人沟通,老人说他还是想回老家生活,因为那里的一切都熟悉。针对老人的想法,笔者建议他尽快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报个老年大学或经常去参加一些活动,与更多的老人交往,增强自己的信心。
笔者还建议朋友多和老父亲交流,让老父亲对生活充满信心。比如家务事可以适当安排老父亲做一点,让他有参与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废人”。一段时间后,老人肯定会改变很多。
作为晚辈,关爱老年人,必须要关注一些细节,重视他们的心里想法,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如此,老年才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