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5日

步行回家

■ 朱鹤山 口 述 刘汉成 整 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从淮安师范学校毕业时,学校发给学生每人两元钱的路费,当时我们回家一般先是到清江(今清江浦区,坐汽车三角钱,坐轮船两角钱),再从清江转乘到朱码的轮船(票价四角钱)。同届的陈泰洲已经二十多岁了,他仗着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便怂恿我们几个瘦瘦小小的同学道:“我们又不急着回家,不如省下这两块钱交给家里,改为步行吧。”

两元钱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我们如果坐汽车或坐轮船回家得花掉六七角钱,陈泰洲的家庭比较富裕,人家尚且心疼,我们几个穷人家的孩子还能说什么呢?于是大家背上背包,提上网兜,说说笑笑地出了校门,一路向北而去。

出了淮安(今淮安区)城北门又走了一会,陈泰洲看我累得气喘吁吁,便将我的背包、网兜等夺过,让我只负责吹箫给大伙听。于是我拿起箫一路上咿咿呀呀地吹,感觉轻松了不少。

当时从淮安北门到席桥这一段二十多里的路程几乎全是田间小路,大家一边听着我的箫声一边欣赏着周围的风景,倒也极为惬意。但从席桥向北的路两边多是水田,有的地方田里的水还漫到了路上,经过时不得不脱了鞋涉水。

好不容易到了宋集(今属淮安区钦工镇),我们已累得精疲力竭,天也渐渐黑了下来。虽然离涟水县城还有三四公里,可是当时古淮河上的南门大桥还没有建,人们来来去去必须乘坐渡船。有同学估计到那里时摆渡的人已经回家吃饭了,便建议在宋集对付一宿。

又走了几步,大家在宋集北边发现一个看庄稼的小棚子,正好可以栖身。

可是,吃什么呢?

这个时候有人想起来了:刚才好像看到路旁有一个人在卖豆腐。

赶紧跑回去一找,还真有,而且,人家还剩下四斤豆腐没有卖掉呢。

我们赶紧全部买了下来,回到小棚子里,大家捧而食之,都觉得别有情趣。

第二天早上,太阳还没有露脸,我们几个人就背上行李准备出发了,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在这个节骨眼上生病了,还没走几步就一头的汗,整个人就像烈日下的青菜,蔫蔫的,大家问我要不要找个医生看看,我摇摇头:继续走吧。

过了古淮河,大家就要各自回家了,陈泰洲家住在涟水县城,他有点不放心我,问我要不要到他家歇一歇,我婉言谢绝了。

直到上午八九点钟,我才好不容易挪到朱码渡口,过了渡船后,我坐在路边大口地喘着气,感觉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辆汽车在我旁边停了下来,驾驶员探出头来问我要去哪里。我说岔庙南边。他说他正好要去高沟,看我生病了,想带上我。

这个驾驶员一直把我送到庄头,我要给他钱,他坚决不收,惹得庄邻们都竖起大拇指:“好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