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03月08日
中国姓名学初探
名字种类知多少(中)
■ 徐春亚
代号。在日常交谈中,出于方便亲切或保密等原因,不直接呼名、字、号,而使用代号。这种情形主要限于第三者之间使用。
1.以地名为代号。其中又分为三种情况。(1)以原籍为代号。如称韩愈为韩昌黎(郡望),其文集也被称为《昌黎先生集》。(2)以居住地为代号。如元代诗人萨都剌,因居雁门,世称萨雁门。(3)以任职所在地为代号。如汉末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2.以官爵为代号。如班固曾任东汉兰台令史,人称“班兰台”;班超出使西域有功,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辛亥革命称“某大帅”“某督军”,今日之“某厂长”“某市长”之类皆然。
3.以尊称为代号。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学术界,学生尊称老师,晚辈称长辈等。如宋朝周敦颐称“濂溪先生”。
4.以特定指称为号。如“老杜”指杜甫,“小杜”指杜牧。
5.战争年代,为了保密,使用数字为代号。如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分别以“101”“102”“103”为代号。
号通常是自己起的,代号大多是他人所称。
五、绰号
绰号又叫诨名,是社会交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根据人品及生理特征所起。鲁迅先生说:“绰号是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一看就知道是谁。夸张了这个人的特征,不论优点或弱点,却便知道这是谁。”在民间,最常见的是以某人的品性和生理特征为号,如“竹杆”“麻子”“小抠”“眼镜”等等。
绰号几乎全部是他人所取,然后得到公认,富有强烈的公众舆论的褒贬性能。绰号起源时间,多数人认为起自魏晋南北朝时代,《世说新语》中有记载。
唐宋期间文化氛围益加开放,取绰号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元明后,诨名成为草莽文化和市井文化共同表象的特征已经定型。绰号有贬也有褒。贬者如北魏人拓跋庆智任太尉主簿,不论大事小事,非贿不行,但胃口不大,十钱起价,世称“十钱主簿”。褒者如明代监察御史丁俊生活节俭常食豆腐,人称“豆腐御史”,新繁知县胡寿安种菜自食,人称“菜知县”。再如明代荆州知府张宏,坚决不接待通关系过门路的人,时人赠号“闭门张”。
明清时代,绰号之盛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四大名著中都常有绰号出现。以《水浒传》为最盛。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人人都有一个精彩的绰号,人们耳熟能详,自不必说。现代生活中,起绰号、叫绰号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学生娃互起绰号非常起劲;社会上取绰号也较常见,如“铁公鸡”“一根筋”“二姨奶”之类。
绰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描摹情状,或论述轶闻,或勾画相貌,或表述特长,都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准。从语言艺术看,在修辞手法上达到的造诣,都远远超过名讳、表字、别号、室名之类的水准。大多数绰号都能运用简练精辟的语言塑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
当然,绰号亦有其弊,或流于低级趣味,或讪笑他人的生理缺陷,这是要加以弃绝的。
六、封号、谥号、称号。
封号是古代帝王给子女、功臣、嫔妃等人授予的一种名号。如封某儿子为“太子”,某女儿为“xx公主”,某个功臣为“xx侯”,某位女人为“xx夫人”。
谥号是指具有一定品阶地位、社会影响及特殊贡献的人死后,由朝廷授予的特定称号。从周代起国家制有“谥法”,依法授予谥号。如清代曾先后授予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曾文正”“左文襄”“李文忠”。人死后得谥,多称谥号,而不再称名字,所以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由生前的表现决定,故谥号有褒贬善恶之分。除美谥、恶谥之外的,还有表示一般哀悼的平谥。据“谥法”称:“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而汉开国皇帝刘秀,推翻王莽,削平割据,统一全国,恢复汉制,所以死后得美谥“光武”。谥法云:“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而隋朝皇帝杨广骄奢淫逸,昏暴无道,故得恶谥曰“炀”。小皇帝刘炳,二岁登基,三岁送命,功业无从谈起,故得平谥曰“冲”,取谥法“幼少在位曰冲”。
称号是民间给一些有特殊贡献的人后加的名号。如神农氏被称为炎帝,轩辕氏被称为黄帝。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称杜甫为诗圣,称李白为诗仙,称李时珍为药圣,称张仲景为医圣,称陆羽为茶圣。
七、徽号、庙号、年号
徽号是称颂皇帝功德的称号。如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徽号是“太高祖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徽号是“开头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是表示帝王在宗庙之名号,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年号是纪年用的。古时候每一个皇帝继位,从继位这一年起立一个新号纪年。如“嘉靖元年”就是嘉靖皇帝继位的第一年。
八、佛道之号。
佛教的弟子,男的叫和尚,女的叫尼姑。凡出家为僧尼者,长老、师太都要为他(她)们起个法名,如惠通、三藏、鉴真、海灯……这些法名来自佛教的典籍和教义中的用词。各宗派都有字辈谱,每一辈都取谱中一字,不得离谱。如禅宗的字谱为“智慧清济,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
道教的弟子称为道士,道教的宗派亦有按字辈起名的规矩,不得乱起名。如混元派的字辈谱为“混元乾坤祖,天地日月星,三教诸圣师,金木水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