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02月07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涟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 通讯员 刘岳文 程俊杰

沃野披锦绣,万顷麦苗绿。冬日的涟城街道,风光旖旎古淮河蜿蜒前行,贯穿东西,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整洁利索,腊肉飘香;宽敞平整的水泥路直达农家院门,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正酣……2021年,涟城街道党工委围绕“党建+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打造品牌,开展活动、完善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活了基层党建源头活水。

坚持抓机制、强保障,落实党建工作的“硬任务”。涟城街道聚焦乡村组织振兴,指导各村(居)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党群一体,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党建责任。街道党工委出台了《涟城街道村(居)干部考核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注重加强过程考核;每月召开1次党工委专题党建研究会,每季度听取1次各党总支工作汇报,并召开1次党建专题现场会,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依托“统一党建活动日”“三会一课”、民情走访、村情发布会等,以党建文化、红色文化和实境教育为主课程,先后组织开展“村(居)书记讲堂”、书记上党课、书记讲党史、红色教育基地实境参观学习等,用红色情怀涵养党性,用共建共治共享凝聚人心。三是干群齐心,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60余支党员突击队,200多个党员先锋岗,800余名志愿者加入防控值守队伍。

坚持抓队伍、促提升,压紧组织建设的“硬措施”。涟城街道站位全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建强提升支部阵地、选优配强村班子、严管厚爱党员干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去年,涟城街道4个片区党委和44个村(居)党组织场所统一更换旗杆、公开栏,涟州路等6个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改建提升,夯实支部阵地建设、选配支部书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了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涟城街道坚持好中选优,疏通干部的“上”与“下”,坚持合理交流,激活干部的“进”与“出”,坚持民主公开,把控干部的“统”与“放”,择优选派“联”起来、分类施策“帮”起来、落实责任“推”起来,压担子,给舞台,严考核,扎实做好村(居)“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

坚持抓引领,增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涟城街道坚持以强化组织建设带动业务工作提升为目标,在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支部党建工作特色。在大力实施街道和村(居)两级书记党建项目基础上,党工委着力探索多种发展模式,激励各农业村立足本村特色优势、发掘品牌潜力,成立豆丹、水稻、黄金瓜、草莓、葡萄、西瓜等2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农村“党建+电商”服务平台,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增收、农村有奔头的多赢之路。

新的一年,涟城街道以崭新的姿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朝着全省先进、全市领先、全县排头的目标奋勇前进。一是在夯实党建责任上下功夫。坚持把党建工作全面融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力度,把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与基层党组织评先树优全面挂钩,与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效果紧密结合。二是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在阵地建设、党建宣传、队伍建设、典型培树等方面继续提升。特别是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通过邀请领导专家“点单式”授课、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对“两新”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其政治素质、学习素质和能力,切实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三是在激发党建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创新思维,找准党建工作着力点,打造“红色物管”等3~5个过硬的党建品牌;激发党员原动力,充分利用形式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引导党员积极主动参与组织生活;以党建为引领,构筑“党建+”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项目,进一步发挥党员志愿组织作用,彰显服务特色,构建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