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8月31日
涟水方言韵母特点拾零
——涟水方言概说之四十九
■ 万洪勇
小学课堂上,老师在催缴学费。有位小同学被问到何时能把学费缴上的时候,回答说家长应允等到“奇个”缴,话一出口,就引得哄堂大笑,因为他所说的“奇个”在涟水话里意思就是“前天”,而“前天”表示的是已经过去的时间,怎么可以再“等到”呢?小同学的回答确实可笑,而明明是“前”,涟水话却说是“奇”,这也值得思考。
其实,类似的奇怪情况在涟水话里还有,非止“奇个”一例。如“阎王”说成“移王”,“便宜”说成“皮宜”,掭毛笔的“掭”说成“替”,都是把韵母ian(烟)发成了韵母i(衣),就像涟东黄河沿线的口音会把天说成“梯”、把“甜”说成“提”、把“棉”说成“弥”一样。标准的现代汉语里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xǐ,一个是 xiǎn(音同“显”),读xiǎn的时候表示的是姓。有一种机床,叫做铣床,这里的铣就读成xǐ(音同“喜”),铣的另一个读音则是xiǎn。“茜”字也是这样,一个读音是qiàn(音同“欠”),一个读音是 xī(音同“西”)。“既”和“僭”,声旁都是“旡”(发音为 jì),但是“既”读 jì,而“僭”读jiàn(音同“建”) 。“潜”,声旁为“替”,但“潜”的读音却是qián(音同“钱”)。“湮”,声旁为“西”,但“湮”的读音却是yān(音同“烟”)。这些现象都指向一个情况,ian和i有着相当近的“血缘”关系。
再探究一下,竟然发现“先”和“西”在上古汉语里是同音字,大名鼎鼎的美女西施在古文本里又被写作先施,怪不得洗衣服的“洗”声旁是“先”呢。
这么说来,涟水话把“前天”说成“奇个”,这类情况很可能还是属于古音保留。有意思的是,蓖麻的“蓖”普通话读音为bì,涟水话发音是 biān(音同“边”),也就是说,涟水话又将普通话韵母i发成ian了。
汉语拼音的韵母e,在涟水话里不存在。涟水话中与之对应的韵母有五个:其一可用涟水话的“鹅”表示,如“讹”“娥”“和”“哥”“可”“课”“嗑”,韵母都是“鹅”;其二是汉语拼音的韵母ei,如“车”“螫”“遮”“社”“蛇”“舍”“惹”,韵母都是ei;其余还有四个入声韵母。这四个入声韵母其一可用涟水话的“额”表示,如“策”“德”“核”“色”“仄”,韵母都是“额”;其二可用涟水话的“页”来表示,如“彻”“舌”“涉”“慑”“哲”“热”,韵母都是“页”;其三可用涟水话的“鳄”来表示,如“鄂”“壳”“各”“鹤”,韵母都是“鳄”;其四可用涟水话的“褐”来表示,如“遏”“割”“合”“渴”,韵母都是“褐”。
汉语拼音的韵母o和uo,在涟水话里也不存在。涟水话中与之对应的韵母主要是涟水话的“鹅”“鳄”“褐”。如“我”“波”“锅”“罗”“磨”“所”,韵母都是“鹅”;“博”“戳”“郭”“扩”“洛”“若”“嗍”“硕”“托”“桌”,韵母都是“鳄”;“拨”“撮”“夺”“聒”“活”“泼”“脱”“茁”,韵母都是“褐”。
汉语拼音的韵母ie,在涟水话里基本上分化成了三个韵母,一个是汉语拼音的i(衣),一个是汉语拼音的ai(哀),还有一个是入声韵的[i](国际音标拟音)。如“谢”“爷”“爹”“借”“姐”“且”“茄”“写”“邪”“卸”“泻”“夜”“野”“冶”,韵母都是i(衣);“斜”有两个发音,一个音的韵母是ia(呀),一个音的韵母是i(衣),“大爷”“大姨”同音,“邪病”说成“其病”,“斜”说成“其”或“qiá”。“街”“界”“解”“皆”“届”“阶”“戒”“秸”“蟹”“鞋”“懈”,韵母都是ai(哀),“鞋子”“孩子”同音,“届时”“在时”同音,“螃蟹”说成“螃海”,“解决”说成“宰决”。“别”“蝶”“洁”“列”“捏”“贴”“歇”“业”,韵母都是[i]。
“哕”,音yuě,义为呕吐;“瘸”,音qué;“靴”,音xuē。这三个字普通话韵母都是üe,而在涟水话里韵母都是ü,分别读成“雨”“渠”“须”。
汉语中有个概念叫介音,俗称韵头,是韵母中主要元音(亦即韵腹)前面的元音音素。普通话里总共有i、u、ü三个介音,如“夏xià”的介音是i,“庄zhuāng”的介音是u,“略lüè”的介音是ü。当介音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介音就自动担任形式上的声母,i改写成y,u改写成w,ü前面加y,如“鸭y┓我wǒ”“月yuè”。
这三个介音涟水话里都有,不过,在很多情况下,涟水话和普通话在介音的存留上是相反的,在介音的选取上是不同的。如“猜谜”“删节”“拦车”“可惜”“疝气”“棉袄”,在涟水话里分别说成“揣谜”“栓节”“栾车”“阔雪”“栓气”“棉舀”;“整”有全部的意思,把东西全部拿走,涟水话会说“准拿走”;“睛”在涟水话里可用作名词,仔细、吃力看的意思,涟水话的“军一军”就是“睛一睛”,也就是仔细、吃力地看一看;搋面的时候将面团放在那里“饧”一下,涟水不少人会将“饧”说成“寻”;马蜂在涟水里被称为“追追”,这个“追”就是“螫”——这些都是普通话发音没有介音而涟水话加了介音的例子,“猜”“删”“拦”“可”加了u,“惜”加了ü,“袄”加了i。“丫”“眼”“咬”“咸”“戒”“家”“掐”,这些字在普通话里都包含介音i,但在涟水话发音里都没有。当d、t、l和c、s、z这两组声母与ui和un这两个复韵母相拼的时候,涟水话会将其中的介音u去掉,如“对”“堆”“兑”“蹲”“催”“村”“论”“岁”“孙”“腿”“吞”“褪”“臀”“嘴”“尊”,这些字涟水话都没有介音。“现人眼睛”“琴弦”“发泄”“亵渎”“屑子”,在涟水话里分别说成“宣人眼睛”“琴玄”“发穴”“穴渎”“雪子”,普通话介音是i而涟水话介音是ü。
涟水话介音上的这些特点,亦当是依古而来。如“悬”的本字是“县”,二者同音,但是后来成了两个读音,一个读音的介音是ü,另一个读音的介音是i。普通话里出现的一字两音现象往往也是这个缘由,如“血”读成xuè和xiě,前者介音是ü,后者介音是i。涟水话里“鲜”也有两音,“朝鲜”“鲜艳”的“鲜”说成“宣”,介音是ü;“活鲜鲜”的“鲜”说成“先”,介音是i。在传统京剧里,“可爱”说成“阔爱”,在涟水话里,“可惜”说成“阔雪”,如此说来,涟水话的“阔雪”也足可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