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1年08月31日
“码”上议事,我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
——记经济开发区凌庄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徐亚军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身为县经济开发区凌庄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徐亚军过去一心为民办实事,但总有人认为凡事都是村委会说了算,难免“一言堂”,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被人误解的滋味不好受。成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后,实现“码”上征题、“码”上建议、“码”上协商、“码”上查情,群众有了参与感,认为处理事情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了。他相信,有了“码”上议事,有了党群巨大的凝聚力,就有了无往不前的动力,美丽乡村将锦上添花,群众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凌庄有6300多亩土地,一共16个村民小组,812户,人口3700多。2年前,10个村民小组拆迁,搬到新建的安置小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去年年底,凌庄居委会成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徐亚军要求每个村民小组干部多向群众介绍“码”上议事的流程和意义。晚上,他用广播向在广场活动的群众宣传“码”上议事,为了方便群众随时提问,他安排人在居委会楼下大厅做好接待工作……
要想“码”上议事得民心,就得议出成效来。有人在“码”上提出小区内缺少座椅,没有娱乐、健身设施,徐亚军作为召集人,迅速展开“码”上议事工作流程。不久,小区内添置了崭新的座椅、运动健身器材、篮球架,年轻人玩出了友谊、赛出了欢乐,老年人在锻炼身体、闲坐聊天中增进了邻里关系。
凌庄居委会有一座占地约4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在黄炮楼战斗中牺牲的杜春生烈士和在涟水保卫战中马革裹尸的50名无名烈士,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墓园道路破损、杂草丛生、墓碑风化、碑文脱落。今年年初,有人在“码”上建议重修烈士陵园。
让烈士们安息,让他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想到这,徐亚军立即召集议事室成员展开实地查看、全村走访。三天后,凌庄议事室迎来了县政协委员、区民政办负责人、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协商认为,凌庄烈士陵园是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当加强保护。协商建议很快报送到区党工委,区党工委迅速召开会议并形成决议,采纳议事室的协商结果,为杜春生烈士重新建亭立碑,对墓园进行修缮保护。修缮后的陵园焕然一新、庄严肃穆。
随着群众对“码”上议事的了解和熟练操作,他们提交的民生议题也越来越多,徐亚军比以往更忙碌了,但只要是合理的议题,他尽量从速推动“码”上议事流程,给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
由于多条灌溉渠道年久失修,每到水稻种植季节,用水困难。今年2月底,他接到群众“码”上提交的议题后,邀请政协委员徐月东、“两委班子”和部分群众代表,对境内5000余米渠道进行走访调研、开展协商。最终,灌溉渠道全部疏浚完成,解决了大多数企业的排水问题,方便了农田灌溉,保障了农业生产。
为树新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通过“码”上议事,制定村规民约,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减少了陋习,增浓了和谐友善的良好乡风。
为让小区环境充满盎然生机,“码”上议事后,补种了绿植,提高了小区的植被率,让家园绿荫浓,花儿香、鸟儿欢。
“这才是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最佳处理方式,也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孵化器。”徐亚军感慨。他决心充分发挥“码”上议事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当家做主的获得感、幸福感,带领群众“码”不停蹄,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十四五”时期涟水加快冲刺百强县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