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0年12月24日

城镇巨变绘就“幸福画卷”

——“十三五”期间我县城镇建设综述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生活在安东大地的每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令人瞩目的变化:新城崛起了、高铁开通了、道路更宽了、游园增多了、住房条件好了、环境也更美了……

“十三五”期间,我县按照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定位,在城镇建设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布局日趋合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功能配套日益健全,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而这座城市里每个角落的点滴变化,都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着高质量发展的态度,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得到增强。

 

外联内畅  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

2019年12月16日上午8点44分,设计时速250公里的“和谐号”D5684次列车,首次停靠连淮扬镇铁路涟水站,标志着我县正式迈进高铁时代,全县百万人民尽情分享着“坐上高铁走四方”的喜悦,这也补齐了我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最后一块版图,架起了一道连贯南北与东西、连接现在与未来、连通小康与现代化的“钢铁彩虹”。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十三五”期间,我县抢抓中央省市有关政策机遇,淮安涟水机场正式更名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连淮扬镇铁路涟水站开通运营、“重装升级”淮安港涟水港区涟水新港作业区、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即将正式运营……“空铁水公”立体交通网络的梦想照进了每一个涟水人的现实生活,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游玩随心意”的现实新需求,更突破了涟水发展的空间瓶颈,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快节奏、更高效率。

与此同时,我县快马加鞭,进一步畅通着“内循环”,县内干线公路建设持续加速,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火热,城镇居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农村群众也踏上了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五年来,我县先后完成了清涟大道、涟水路、503省道淮安机场连接线、华昌大道等重要干线建设,龙腾大道东延、青松路等市政道路已竣工通车,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成“醉美农路,留涟忘返”特色农路品牌,全县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165.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381公里,三级航道51.36公里,铁路里程39.5公里。

 

功能完善  魅力新城华美绽放

今年9月29日,位于滨河新城的涟水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我县又一处崭新的文化地标。开馆当天,在报刊阅览区,52岁的庄先生一边翻阅着《参考消息》一边兴奋地说:“我保持阅读习惯已经有二十几年了,新图书馆恢宏大气,视野开阔,设施功能齐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非常热情,这下可找到了阅读的好去处。”

“十三五”期间, 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打造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我县全力开发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高品质滨河新城,着力将海绵元素、智慧元素融入公共建筑、市政设施、开发小区等项目中。目前,教育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先后投入使用,科技文化中心有序推进,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备用水源地建设如火如荼,高品质小区陆续入驻。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环境让处处彰显现代化、特色化魅力新城具备了腾飞的一切要素,也必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助推我县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项目加持   城镇品质持续提升

漫步在古淮河风光带,缕缕河风轻抚着面颊;走进城市小游园,在错落有致的花草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搬进江淮风格的洋房,让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负期待;吾悦广场正式开业,居民可以在这里购物、吃饭、休闲、娱乐,享受摩登生活……

“十三五”期间,我县持续提升城镇品质,先后实施提升老城区、繁荣新城区“双区联动”工程,加快功能完善、产业导入、地块开发;聚焦解决市民意见较大的“老、小、破、漫”等问题,有序推进雨污管网完善、主次干道修缮、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认真抓好安置房、城市小游园、应急避难场所、沿河风光带等建设,加快实施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项目,更好展示老城区形象。同时,着力推进农房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群众幸福“触手可及”,促进城市品质“蝶变”。

在成集镇条河社区,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树木葱茏,鲜花盛开,如同一幅风景宜人的彩色画卷。“一辈子也没想过,能住上这样漂亮、宽敞的大房子!这是党和政府送给我们贫困户最好的礼物!”已经搬进条河社区“小洋房”的80岁低保户王孟先激动地说道。

 

文明加码   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城镇建设既要看“面子”,还要看“里子”。当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不闯红灯、礼让行人已成为市民共识,环卫工人、志愿者、居民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文明城市创建正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提升着安东大地的面貌和气质。

“十三五”期间,我县以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下足“绣花”功夫,做足“精细”文章,彰显“醉美”特色,在全县上下携手同心、矢志拼搏下,先后创成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县城,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环境宜居宜业。五年来,持续强化城市文明秩序管理,针对中心城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突出问题,开展市容秩序整治集中行动60余次,新划、补划非机动车停车线48700余米,设置、修复非机动车停放卡槽10000余米,整治“僵尸车”1800余辆,签订“门前五包”市容环卫责任状2900余份,清除城市“牛皮癣”21万余处,清运生活垃圾40余万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等工作,真正让涟水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文明、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