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1月04日
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 融媒体记者 李淑玲 杨海燕 朱惠莉
编者按:今年11月7日将迎来立冬节气, 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进入该节气,气温会逐渐降到0℃以下,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到来,因此立冬也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含义。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有关部门和学校,就防冻防寒的举措等进行实地走访,并请健身、养生爱好者介绍防寒保健知识,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加强冬季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最近几天北风逐渐疲软,暖南风乘机上位,阳光明媚,让市民感觉格外惬意。但值得注意的是“冬雪雪冬小大寒”的二十四节气歌即将唱到最后一句,据县气象局相关负责人陈磊介绍,“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的初冬美景伴随着11月7日立冬的到来强势来袭,接过晴朗和温暖的接力棒,强冷空气将大举入场,显露狰狞,大风和降温同时到来。这即将是今年入冬以来的最强冷空气,这次强降温过后,气温不会再恢复到现在的状态。
陈磊说:“根据县气象局发布最新消息,预计本周多晴好天气,有一次小雨过程。上半周受冷空气影响天气晴好,气温逐步下降;周四受冷暖气流交汇影响,会有一次弱降水过程;下半周天气转好,本周最低气温5℃左右,部分地方会出现霜冻;周六将迎来‘立冬’节气,意味着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冬季即将来临。”
面对着天气的“大变脸”,不少市民纷纷预测,认为今年必定是冷冬。针对市民的猜测,陈磊解释道,预测当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关,目前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有75%的概率会持续整个冬季,所以冷冬的趋势很大。但是由于气候存在多种因素,冷冬或暖冬到底谁出现,是无法肯定性确定的。
陈磊表示,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天气由暖转凉,着实有点不适应。但是寒冷是这个季节应有的温度,县气象局在这里提醒您早晚出门,别忘了添加衣物,做好防寒措施。
天寒锻炼防意外
冬季进补有讲究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大早,记者走进郑梁梅小学,只见一群身着校服的孩子正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做早操,整齐划一的动作充分展示了大家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向上的姿态。
“立冬将要来临,天气也越来越冷,我们学校除了日常早操,还积极开展‘我运动、我阳光、我健康’为主题的阳光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开展冬季长跑、踢毽子、跳长绳三项运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该校德育处主任汪志国向记者介绍说。
为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投入到学习中去,郑梁梅小学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提高安全意识等方式,确保学生入冬健康安全。
“在培养学生卫生习惯方面,我们学校制定严格的《学生在校卫生制度》,对教室和学生个人卫生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教室和宿舍及时通风,最大限度地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尤其是疫情防控要常态化,每一天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论是日常上下学还是放假期间,师生都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汪志国说,“除此以外,我们对学生还进行了安全教育。例如,日常提醒学生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加衣物,预防感冒、生病要及时就医、注意寒雨天道路湿滑、路上要注意安全、课间避免直接接触或饮用热水造成对身体的伤害等,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晴暖收官后
天气“大变脸”
“立冬后,气温下降,所以在运动锻炼上就要注意了,可以适当减少运动锻炼的时间和运动强度,室内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多于室外运动的时间。”运动达人王健向记者介绍,由于冬季天气比较寒冷,人们在运动锻炼时要根据自身体质调整锻炼方式,以防发生意外,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王健认为,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节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如很多人喜欢清晨锻炼,而他都是等太阳出来后才开始运动健身,因为太阳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顺应天时锻炼,让自身的阳气与大自然相协调,锻炼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开可能出现的雾霾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每年立冬后,我都会顺应季节变化调整饮食,以达到预防疾病、暖身健体的效果。”年近六旬注重养生的贾建中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平时,他喜欢看《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等保健养生书籍,并总结出自己的进补经验。
在清闲的午后,贾建中会煲一道以白色食材为主的汤品来补一补,如银耳山药汤、砀山梨百合汤等,轻火慢炖四十分钟后,此时汤汁营养丰富、口感绝佳,增强免疫力的同时,也为午后休闲的时光增添了乐趣。他还喜欢吃自发的芽类食材,如豆芽、花生芽等,营养丰富,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吃喜欢吃的食物,心情愉悦了,对养生也会大有裨益。”贾建中提醒,人们对食材不应太过挑剔,但应该根据自身体质进补,才能达到养生目的,如肝火旺盛的人进补羊肉,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