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0月30日
奖 励
■ 冯文妍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面对第一次上幼儿园哭闹不止的小孩,老师拿出了她们的“杀手锏”:“不哭的小朋友老师可以奖励一张贴画纸哦!”我当时听了,觉得有些好笑。面对一群刚刚脱离家长的舒适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且绝大部分同龄人都在和自己一样号啕大哭的新环境里,小朋友们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找到自己的家人,老师所谓的“奖励贴画”,对他们而言,基本没有任何诱惑力。再者,可能有些小朋友都不知道什么是“贴画”吧!
晚上回家,我问二宝,在幼儿园有没有得到贴画?他说:“我不喜欢贴画,我想要软糖和奥利奥饼干,但是老师没有奖励我。”他说的时候,显然有点伤心,嘟着小嘴吧。“为什么老师没有奖励你呢?”我轻轻拍拍他的后背,想要安抚一下他的小情绪。“因为老师说我表现不棒!”这次他快要哭出来了,眼泪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我没有好好睡觉,老师让我睡觉,可是我睡不着,老师就不给我奖励好吃的,我跟老师说我肚子饿了,要吃奥利奥饼干,她也不理我……”
大宝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次。也不能说幼儿园老师的这种“奖励”方式不对,两三个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小孩,如果一个小孩不睡觉,可能就会带动更多的小朋友一起不睡觉,然后在教室吵吵闹闹,跑来跑去。老师会觉得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奖励零食”。只要孩子们乖乖听话,就给他们软糖或者奥利奥饼干。奖励零食可远比贴画对小孩子更有吸引力。所以绝大多数小孩都会选择乖乖听话,对于极个别不听话的,老师当然也会有其他的办法,比如赶出睡房一个人待在外面等。
当然这也要看什么样的老师,有耐心的老师会组织几个同样不睡觉的小孩到读书角看会书,或者到建构区搭会积木,只要不发出声音,一样可以得到“奖励”,但是碰到没有耐心的老师或者某个老师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直接把这些不听话的小孩拉到墙角罚站。这两种情况,大宝在幼儿园都经历过。
对于一些性格外向、神经比较强大的小孩子来说这都没什么,“惩罚”一结束,又会恢复到之前嘻嘻哈哈的样子。但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比较敏感型的小孩子,比如大宝这样的,就会很在意,时间久了,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也是大宝在中班选择转学的主要原因。
在成年人的世界,“奖励”机制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也表示赞同。但是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样的模式真的好吗?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这在国外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即使是专家也分为两派,争论不休,各有实验数据作为支撑。所以我不敢发表任何看法,只是希望老师们能多点耐心,多点爱心,为孩子创造一个难忘的童年,而不是产生厌学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