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0月27日
钱塘观潮记
■ 严安荣
钱塘观潮是我久已向往的事。多年前,就想去观潮,因为在电视上看直播,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宏伟壮观的场面令我心动、让我神往。今年我终于和雷鸣、志高、景宏同学四人结伴,得以前往钱塘江观潮。
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我们早上5点起床,驱车,9点30分到达海宁盐官镇的钱塘江边,这里是观看“一线潮”的最佳地点。导游购票后,我们进入江边,登上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远处山峰在阴云中隐约可见,大坝上乾隆手植古朴、镇海塔、观潮亭、毛主席观潮诗词碑亭等矗立在江边。此时江边已人山人海。据说好多人是在早上6点就来了,要占一个好位置,有些人以80元一个人的价格租了好的位置坐下,一边品茶一边赏景,悠闲自得,不像我们站没处站,坐没地方坐,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立足之处。此时,天色阴沉,不时下起沥沥小雨,多数人撑起雨伞,没有雨伞的就用尼龙布或衣服挡雨,有些人只好在风雨中站立。到中午时,我们已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了,只得拿出自备的干馒头啃几口充饥。就这样一直坚持着、等待着!
中午12点50分左右,大潮如约而至。人群中不知谁发现了潮水,喊叫着“潮水来了!潮水来了”,话音未落,大家都站了起来,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向东方眺望。这时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时隐时现、时聚时散的银线,银线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片刻,江面波涛起伏,江水沸腾激荡,潮头向前冲来,大江低沉地咆哮着,从我们面前浩浩荡荡而来,呼啸而过,一路西去,犹如万马奔腾。今年潮水是三年来最大的,我们在盐官看到的是“一线潮”,在上游的老盐仓可看到“冲天潮”“回头潮”和“十字潮”,平均潮高有1.8米,冲天潮的浪高竟达15米。此时此刻,仿佛大地在颤动,似有山崩地裂之感,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
钱塘江大潮,乃是大自然恩赐我们人类的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其实古人早就知道潮汐现象和月亮的关系。东汉的王充认识到,“涛之起处,随月盛衰”。海水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退落。人们把每次白天出现的海水上涨叫做“潮”,把夜晚出现的海水上涨叫做“汐”。钱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看不到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再有,就是农历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风势助长潮水,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钱塘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赞美咏叹这一胜景。观潮,形成了观潮人如潮的壮观景象,可以说人景并不逊色于自然景观。观潮,必须要身临其境,那种震撼,是坐在家里看电视所感受不到的。在等待大潮到来之时,人潮涌动的现象,同样吸引众多看客的眼球。我的身旁坐着三个宁波来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是五年级同一个班级的,在父母的带领下也来观潮,在等待时,一起背诵《观潮》的课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小女孩们的琅琅书声吸引许多观潮人的目光,有人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场景。一个操东北口音的小伙子将女儿架在脖子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妈在儿孙的携扶下站在一个石凳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真是:江潮未到时,人潮已涌动。当潮水来临时,观潮人纷纷用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拍照摄像;电视台也开动机器,实况直播;天空中直升机低空盘旋,马达轰鸣,从东海潮起处一路追随而来;姑娘们的尖叫声,小伙们的呼喊声,加之隆隆的潮水声,溶在一起,构成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的交响曲!
【附】毛主席于1957年9月11日来钱塘观潮,吟诗一首: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